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作文 山东临沂李时珍文案

2019-03-10 小升初作文 类别:写人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作文 山东临沂李时珍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作文  山东临沂李时珍文案

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作文 山东临沂李时珍文案:

邻村的民间医生杨希明爷爷是当地一带治疗肝炎病的土专家,不少人都叫他“李时珍”。以前,我不明白大家为什么这样叫他,很是纳闷儿。通过历史课的学习,我才知道,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药物学家,可为什么李爷爷和他牵连到一起呢?我又有些不明白了,于是就央求爸爸带我去拜访他。
一天下午,天气晴朗,爸爸带着我来到了尤家埠子村的杨爷爷家。一跨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满院子的各种野花:阳台上摆着花,大盆小盆里栽着花,旮旮旯旯种着花,园田中开着花。满眼的花,使我惊喜地脱口叫道:“嘿,这里简直是花的世界喽!”谁知,我的话音刚落,爸爸就笑着接上了茬儿:“小英子,这是花,但更是药草啊!”
“怎么,这花儿是草药?”我惊奇地睁大了眼睛,这红的、黄的、紫的、蓝的……明明是五颜六色的花嘛,怎么成了药草呢?爸爸大概猜透了我的心思,就给我介绍说:“这些看起来是花,但实际上又是药草的植物,都是你杨爷爷从沂蒙山中采来移栽在这里的,是专做药物研究用的,有的已经栽在这里十多年了。直到把它的特点、功能都研究清楚了,杨爷爷才会换上一种新的。”
我们一边看着说着,一边往里面走去。真可惜,杨爷爷没在家,他的老伴杨奶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她告诉我说:“你们来的真不巧,老头子前些日子又带着徒弟进山采药去了。这个老头子啊,都那么大岁数了,还非要把沂蒙山的中草药全搞清不可。一到春秋两季,就带上徒弟进山采药,谁也劝不住他!”在爸爸同杨奶奶闲聊的时候,我仔细地打量起杨爷爷书房里的摆设来。四周安放着五个一人多高的大书橱,里边全是书,有大本的,也有小本的,有精装,也有线装的。听爸爸介绍说,杨爷爷的书特别多,光价格超过十元的,就有两百本以上。据说,连昂贵的《黄帝内经》也有,值一万多元哩。正面摆放着一个宽大的写字台,上面摆设着笔砚纸张和书。我想,杨爷爷的那本《沂蒙山中草药大典》一定就在这儿写成的吧?听人们说,这本书有50个分册,草稿摞在一起,几乎有我这么高,那是他花费了几十年的心血写成的,汇集了沂蒙山区的上千种中草药呢。我走到书橱边,找到了那本《沂蒙山中草药大典》,翻开一看,有文字介绍,也有插图,真是文图并茂。抚摸着这本书,我对杨爷爷油然生出一股敬意,这是一位多么勤奋执着的老人啊!这部大典中该凝结着他的多少心血啊!听了爸爸的介绍后,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杨爷爷在采药中,头顶着烈日,突然晕倒在山坡;他亲口尝着不知名字的野草,中毒口吐白沫,浑身起满了疙瘩……
我还在想得出神的时候,杨爷爷回来了。只见他精神健朗,腰杆挺直,红光满面,简直不像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当他知道我们的来意后,高兴地拉着我的手,说:“金英小朋友,非常欢迎你。我就听说了,你是小记者,发表了不少文章……”说着,他又叫徒弟端出花生和糖果招待我。
我们边吃边谈。杨爷爷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他研究中草药的过程,最后说:“沂蒙山区的草大多是药,只要认真研究,就可以变草为宝,救命活人……”
参观了杨爷爷的家,亲耳听了他的介绍,我终于明白了,他确实像李时珍。我真为结识了我们沂蒙山的“李时珍”——杨希明爷爷感到骄傲自豪!
这是篇出色的访问记。
首先,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开头,点明采访的对象是杨爷爷,接着写进大门后看到遍地植栽的中草药,然后写参观书房,再写与杨爷爷见面交谈,最后以抒情议论结尾。
参观访问的经过,写得有条不紊,清楚明白,而且有详有略,有叙有议,中心突出。
其次,小作者写人物的方法也很别致,如写院子里到处植栽中草药,表现杨爷爷的爱好追求,用杨奶奶的介绍和“我”眼前浮现出的画面,反映他的不畏艰辛劳苦;由书橱中的《沂蒙山中草药大辞典》想到的以前传闻突出他的勤奋执著,写杨爷爷的谈话,展开他的内心世界,……有间接表现,也有直接描写,手法灵活多变,不拘一格。

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作文 山东临沂李时珍文案:

李时珍(1518年-1593年),字东璧,明代医学家。他好读医书,因为发现历来本草有很多错误,就立志重修。于是翻山越岭,穷搜博采,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其稿写成《本草纲目》一书,为我国药物学史上一大巨著,李时珍也被称为“中国药圣”。
李时珍自幼聪颖善对,还没上学就跟着父亲认熟了好多字。他刚入学时,私塾先生望着被树木环抱的远山,出了上联:“远声隔林静。”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见朝霞分外明媚,过往旅客早已登程,便脱口对道:“明霞对客飞。”先生大为吃惊,决心加倍关照。
有位药铺主人,膝下有一个女儿,聪慧而美貌,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才华出众的男子结为伴侣,决定用药名作上联征婚:“玉叶金花一条根。”许多求婚者望联兴叹。其中有一位姓马的青年为人忠厚,只是略欠文采,他不得不求李时珍帮忙。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对道:“冬虫夏草九重皮。”铺主见马公子比较英俊,又交给他上联,限一天对上。这上联是:“水莲花半枝莲见花照水莲。”马公子只得二请李时珍对出下联:“珍珠母一粒珠玉碗捧珍珠。”铺主看后非常高兴,随即再出上联“白头翁牵牛耕熟地”,限半天对出。马公子无奈三求李时珍。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桩婚事,稍假思索,用“天仙子相思配红娘”作下联。铺主十分满意,当即答应订婚。
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一次中秋赏月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个窟窿,便口占上联:“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因一直续不出下联,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又有一天,郝知府去拜访李时珍。走进院后,看到从竹不禁赞叹:“烦暑最宜淡竹叶。”李时珍随口对道:“伤寒尤妙下柴胡。”
郝知府看到几株玫瑰,不胜感叹:“玫瑰花小,香闻七八九里。”李时珍笑着答道:“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郝知府是外地人,见李时珍如此投机,又吟出一联:“做官者四海为家不择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行医人一脉相承岂分桃仁杏仁。”
郝知府拿起李时珍为他开的处方,自言自语:“纸白字黑,酸甜苦辣五味皆有。”李时珍手中毛笔尚未放下便说:“杆硬尖软,采晒炒切炙百合俱全。”
就这样,宾主唱和属对,沉浸在妙思雅兴之中,不觉天色已晚,郝知府起身告辞出门说道:“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李时珍笑道:“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作文 山东临沂李时珍文案: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
这篇课文讲的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分别拿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三位名人做例子来证明滴水穿石的精神。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他自幼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多年努力,终于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他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沉迷于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齐白石,现代著名书画家。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坚持作画三幅。
通过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都是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获得成功的,这也就是滴水穿石的精神。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没有什么事做不到。

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作文 山东临沂李时珍文案:

今晚看央视一频道:典籍里的中国。说的是《本草纲目》的写作和刊印的故事。
明朝李时珍本是医药后代,儿孙亦行医。他边行医边著书,花三十余年编写中国医药这本巨著,1500余万字,且分门别类,很科学有理。“天下医书,利益天下”。故事讲到李时珍修正前人关于医药材料的种种谬误,亲力亲为,付诸实践,写完书,却难刊印——太大部头了,书商不敢承接。要有名人王世贞作序,书才可卖,书商才敢刊印。于是,李时珍不远千里前往,求诸于王世贞。王是名家,不知李为何人,不见。“心比铁石坚,至死不怕难”。终于通过王的书童,将书稿送到王面前,感动了王世贞,王要求李精心修订,又历十年,使《本草纲目》更为完备,王方予作序。待书印好,李时珍已经过世。
此遗作是中国中医典籍,现在为联合国世界遗产。李时珍这位中国古代科学家(1518年——1593),与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齐名。


结语:《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沂蒙山的“李时珍”爷爷》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