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作文 初中历史学生文案

2019-03-10 小升初作文 类别:记叙文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作文 初中历史学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作文  初中历史学生文案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作文 初中历史学生文案: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
叶圣陶先生在《两种习惯》中说:\"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如何,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是否养成了较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中学生应养成下列学习历史的习惯。
一、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这个环节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环节。认真听讲就是听老师讲课的思路,分析教材的方法,听一些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释。老师讲课的方法换一个角度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法。二、阅读历史教材的习惯
要全读就是阅读教科书中所有的内容,如课题、子目标题、正文、注释、插图、思考题、练习题大事年表等。这是对学习历史知识的总要求。要通读就是将教材中零碎、局部的历史通过阅读融会贯通起来。这就要求在读书时要前后联系,因小而大,把局部的知识投入到某章、某单元的大范围内联想和梳理。
要略读就是在全读之后,在笼统地游览一遍教材内容,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一个粗线条的知识体系。最简便的方法就是读和记教材中的目录、章题、节题和子目。要精读就是对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要进行字斟句酌地推敲和理解,明确教材中所含的主要观点以及说明这些观点的失事,了解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要异读就是在阅读时要把相近、相似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鉴别,找出差异,并分析原因,从而达到准确历史知识的目的。要做记就是在阅读教材时,要做好读书笔记,把动口、动脑、动手结合起来,调动各种器官的能动性,使大脑处于接受知识的最佳状态。
三、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有不少的是通过查工具书来解决的。中学生应查阅《历史词典》《历史成语词典》等。勤查工具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扩大知识面和视野,不断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四、思索感悟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与思、学与悟是不能分开的。学与思好比车的两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有了链子,才能共同发生作用,车才会不停地前进。学与思只有紧密结合起来,才会学有所成。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思索感悟的习惯,把这项工作放在预习、学习、复习的全过程中去完成,从而使思维敏捷、视野开阔,逐步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推崇这种学习习惯。\"动笔墨\"在这里或指做笔记,或对历史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画点勾画,或是读而有感、感而有记、随时记录下点滴感受、思想,或是进行摘录,记下自己喜欢的名人睿语、新颖的观点。这种习惯对于提升筛选能力、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六、养成良好的做作业的习惯
先复习后做作业,先仔细审题后作解答。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改正错误,书写要工整规范。
七、养成自觉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在复习是要注意
:1.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养成当天课程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时让学生先尽量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当一时不能全部想起来也没有关系,这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薄落环节。整个复习过程都要提倡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回忆后再去看书,记住了的知识会被再次强化,想不起来的知识,会成为看书的重点。
2.重视阶段复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历史事件、概念、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八、写考后记的习惯
考卷拿到手后,常常见到一些同学,只注重考卷上的分数,得了高分就兴高采烈,得了低分则闷闷不乐,有的竟把考卷扯得粉碎或揉成纸团。后来,他们发现,很多考题是以前考过的题,或者略作引申,相差无几看起来似曾相识,做起来照样出错。学生应对每次考试进行认真总结,注意作好考后记,
下面就结合历史材料来谈一谈这一问题
:①记方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每次考试后,我们既要弄会每一个题目,又要着眼于把握每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特别是材料解析题、问答题、识图题等主观性试题,因其灵活多变,更要注意总结他们的解题方法。
②记典型。试题多以教材重点,难点而设,也有些试题是教材和社会热点问题的结合点。这些问题考过了以后还会再考,并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在笔记本上要对它们进行
分类整理,记录考卷中出现错误的典型例子,然后加上注释,说明错在那里,应如何修正,并记下出现错误的原因,对某些典型的错题,也要收入\"错题集\",以免下次再重犯类似错误。③记新知。考试也是我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渠道。一方面试题本身会蕴涵新知,另一方面,老师也会结合某些试题介绍一些相关的新知识,新信息。
④记得失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但不少同学却难遂人愿。其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记取每次考试的经验和教训。因此,我们对每次考试的成功之处,尤其对失利的原因,如思路问题、概念问题、粗心问题。弄清了错误的性质,也就找到了错误的原因和改正错误的办法。每次能对错误进行分析,就会自己容易犯什么错误,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都要作好总结记录,以便经常翻阅,从而掌握应试技巧,提高学习成绩。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作文 初中历史学生文案: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行为习惯在人的一生中很重要,因为习惯铸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知识改变人生。
一个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但对成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能使他终身受益。
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良好行为的培养:
一、文明习惯
社会呼唤文明,未来呼唤文明。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这一代人的文明水准有直接的关系。为了使每个学生成才,必须从做“人”的教育开始。而做人的教育又是从文明习惯的养成开始。文明习惯主要是指人的仪表、用语、待人接物、卫生等方面的习惯。这几个方面都是人外在美的表现。初中学生要注意自己的外部形象,做到仪表整洁、优雅,举止端庄、文明,言谈儒雅、有礼。做到:随手关灯;随手将赃物扔进垃圾桶;在阅览室里看书,看完报刊后随手摆放归位;发现别人的自行车倒了,随手扶起;下雨时,邻居家没有人,随手将其晾晒的衣物收回……这些举手之劳的小事,虽然耽误了自己的一点时间,却使讲文明落到了实处,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形象,给他人送去了方便和温馨,给社会营造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氛围。
二,遵纪习惯
纪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公共生活中具有强制性的行为规则,严守纪律是现代人应有的素质,遵规守纪是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条件。任何一个人要自由、幸福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而这种稳定的环境,如果没有秩序和纪律的保证是无法实现的。
遵纪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首先教师要晓之以理:教育学生要遵守国家的各种法律规章制度,否则,违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违纪就要受到纪律处分。其次,教师要动之以情,用感情来教育学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如课堂一日常规、校园纪律、集体活动纪律、图书馆纪律等规章制度都是未来保障我们生活、学习的。
三、生活习惯
有节奏,有规律的生活,会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和劳动效率,不会休息就不会学习和工作。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就必须要求学生能按照身心运行的规律来组织自己的活动,这将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
要教育学生珍惜时间。时间是宝贵的,对任何人都是有限而又共同的,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有人计算过,一个人一生按80年计算,学龄前6年,退休后20年,睡眠约18年,剩下的只有36年时间。36年学习要占去七分之一工作约占七分之二,剩下的七分之四,一般由自己支配。要知道孩子学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领会“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盛年不再来,一日不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深刻内涵,努力培养“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正确处理劳和逸、忙和闲、学习和休息的关系。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
四、学习习惯
学习是长期艰苦的脑力劳动,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学习的先导。青少年正处于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就能提高学习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和作业习惯和课后巩固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提高听讲水平,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更可以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通过预习,可以作好接受新知识的准备,防止课堂上出现听“天书”现象。
上课前要认真准备好课堂学习用品,把上课用的书、练习本、笔记本和其他学习文具准备好;课堂上要集中精力,认真思考,加强领会,积极发言,做好笔记。
提高作业的质量。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可以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记忆,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可以为复习积累资料。做作业时,先认真作好作业前的准备,认真审题,然后认真做题,争取一遍做对,力求做题速度加快,并能独立检查。作业要工整、简明,条理要清楚,围绕学习的中心内容作课外习题,认真更正错题,还要养成保持作业,以备复习时用的好习惯。
课后要积极巩固,认真复习,实践应用。要认真做好家庭作业,做到自己独立完成,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清洁,做到问题不过夜,错误及时订正。课后的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步骤来完成:
1、独立地把老师上课内容回想一遍。
2、认真看一遍教科书,弥补课堂印象模糊的部分。
3、整理好课堂笔记,加深笔记印象。
4、看参考书,使知识向宽度和广度发展。
五、劳动习惯
劳动可以培养人的吃苦精神,战胜困难的毅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长聪明才智,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人就是通过劳动创造智慧的,劳动会使学生越来越健康,越来越聪明。劳动能强健我们的体魄,磨练我们的意志,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体力劳动是脑力劳动必要的调节,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劳动能改造我们周围的环境,使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变得更舒适更美好,更有利以我们成长;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作文 初中历史学生文案:

浅谈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育
摘要: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过程。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应该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科学的学习习惯,理性的心理习惯。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育,应该从制度、督察、激励、榜样、实践、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和落实,才能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生养成习惯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养成教育是一件事关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不断提高的大事。
习惯是忘不掉的,它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应该包含以下几种习惯的养成
:一、健康的生活习惯
一个优秀学生往往都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任何时候都能知道哪些事情该做、怎么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为什么。比如:卫生习惯,衣着穿戴,物品摆放,倾听倾诉,按时作息等等,都是我们应该养成的健康生活习惯。
二、良好的行为习惯
某记者向一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提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事物”。通过这位科学家惊人的回答,说明了儿时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三、科学的学习习惯
中学阶段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科学的学习习惯,不仅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的新的学习环境,而且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中学阶段,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们尊重老师、自学预习、善于提问、专心上课、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仔细审题、练后反思、独立作业、复习归纳、切磋琢磨、科学统筹、劳逸结合、省时高效、错题整理、客观评价等等科学的学习习惯。
四、理性的心理习惯
我们中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客观的面对成败与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养成理性的心理习惯,达到换位思考、一日三省、不断进步的目的,逐步树立成熟的唯物主义人生观、世界观。
针对广大中学生生活、学习、行为、心理特点,对中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育,我们采取了下述措施
:1. 制度——规范养成
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分别给学生制定出一系列的养成规范,是使认识转化为实践的有效保证。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如
果没有合理的,得到彻底实行的制度,没有行为范围的合法界限,任何高明的语言都弥补不了这种缺陷,制度越严格,越明确,它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习惯的基础”。实践证明:制度、规范是否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是否合乎本校实际,是养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
2. 督察——保障养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重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出现反复也是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必要的外力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建立一套严格的检查制度,长期督促、检查学生遵规守纪的情况,是保障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因素。
3. 激励──促进养成
我校在对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将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行量化、细化和评比,把学生养成教育中的表现与学生、班集体、班主任的评价挂钩,从而地调动了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在养成教育中,我们通过奖励优秀教师、学生、集体,激励后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4.榜样——影响养成
中学生具有喜欢模仿,可朔性强,思想活跃,自尊心强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通过成功人士、身边的先进人物的成长事迹,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励和影响他们。此外,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也将对学生的习惯养成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5.实践——锻炼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养成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比如:开展“今天我当家”,“为父母过生日”,“为父母洗洗脚”等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加大自我教育力度,利用团队活动、周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利用升旗仪式、晨会、周会、早操、课间操等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养成教育,从而锻炼学生的习惯养成。
6. 环境——氛围养成
一是利用制定校训、校规、班训、班规,时时警示学生。二是利用标语、口号、文化长廊、橱窗、板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利用校园广播站,通过校园新闻、学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语角等专向播音等多种形式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加强学生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习惯。通过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受到感染和熏陶,最终达到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抑制和约束。
7.学校、家庭、社会——共建养成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养成教育方面的各自特点。在学校形成一种品格高尚、思想淳朴、尊敬师长、刻苦钻研的精神风貌,培养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良性竞争的交往氛围;其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在家长的配合教育下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生活与学习习惯的养成;此外,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联合互动,建立联系,及时反映学
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从而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提供依据和参考。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才能为学生的养成教育搭起共建平台,同时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供环境保障。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参与、齐抓共管,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我们作为主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重任在肩、责无旁贷。

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作文 初中历史学生文案:

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题记
我们生活在这和平的年代里,为了追求成功,就不能总是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历史。然而,我们也不能淡漠历史,而应该吸取先人的教训,继续的奋发图强。
我认为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为什么?回顾一下过去的历史,自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开始一步一步地由封建社会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就是当时统治者的昏庸懦弱、当时我国国力不足、军事设备不先进、兵力弱。在那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的生活如同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民肩负着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重任。
这段历史难道不能给予我们启示吗?假如当时的统治者专心地管理超朝政,各地大小官员忠于职守;假如当时中国兵精粮足、武器先进,侵略者哪里还敢来侵略、瓜分中国。由此,我们必须受到教训:我们无法改变别人,首先只能改变自己;只有国家兴旺,民族强盛,其他列强才不敢随意进行侵略。
最令我感到愤慨的是1937年12月的一次历史事件……
当时,日军占领了上海后,分两路进攻南京,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使用了集体枪杀、刀砍、火烧、水淹、狗咬、活埋、挖心、切腹等令人发指的残忍手法。在正常人看来,杀人就是一件可怕的事,可当时,竟还有两名日本军官在开展杀人比赛!
日本的侵华战争,使人民陷入了地狱般的生活,而一切皆有因果相连,造成这种悲惨事件的发生也是有原因的。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可是,在这种危机的情况下,拥有政治主权的国民党政府不但对此采取不理睬政策,而且仍在大肆围剿参与革命和抗日的革命人士。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由此,我们可吸取的教训就是:当面对共同的敌人时,唯有团结一心、积极合作,才能打赢敌人,取得胜利。


结语:《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浅谈初中历史学习的习惯养成》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