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期末古诗复习丨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讲解作文 芙蓉楼送辛渐 讲解文案

2019-03-10 小升初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期末古诗复习丨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讲解作文 芙蓉楼送辛渐 讲解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期末古诗复习丨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讲解作文  芙蓉楼送辛渐 讲解文案

期末古诗复习丨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讲解作文 芙蓉楼送辛渐 讲解文案:

原文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古属吴。
平明:清晨,早晨。
楚山:楚地的山。秦统一前江苏属于楚国,所以吴、楚可以通称。
冰心:比喻心地纯洁。
玉壶:冰在玉壶之中,进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
译文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写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年),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江苏南京)丞。辛渐是王昌龄的朋友,这次拟由润州渡江,取道扬州,北上洛阳。王昌龄可能陪他从江宁到润州(今江苏镇江),然后在此分手。此诗原题共两首,第二首说到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这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
中心思想
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友人,这就比任何相思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洛阳亲友的深情。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早年贫苦,主要依靠农耕维持生活,30岁左右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而后又担任博学宏辞、汜水尉,因事被贬岭南。
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被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练习题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首句中_________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在_________。
2.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首句中___寒雨__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在___秋冬季__。
2.请说说第二句中“孤”字好在何处?
答:“孤”字既点出了眼前所见之景,也融入了作者当时孤独的心境。
3.联系“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说说“洛阳亲友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答:最有可能问的是:“何事被贬,是不是做错什么或犯什么罪了。”
学完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之后,我们可以了解到全诗的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期末古诗复习丨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讲解作文 芙蓉楼送辛渐 讲解文案: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送别诗.隋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赠汪伦
李白乘船就要离开桃花潭了,
忽然听到岸上汪伦带着一群村民手挽着手边走边唱着热情爽朗的歌曲.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
也比不上朋友汪伦送给我的友谊情深.
主题思想: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1.芙蓉楼:原名西北楼,在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
2.辛渐:诗人的一位朋友.
3.寒雨:寒冷的雨.
4.连江:满江.
5.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6.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楚山: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孤:独自,孤单一人.
10.一片冰心在玉壶:我的心如晶莹剔透的冰贮藏在玉壶中一般.比喻人清廉正直.
11.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
中文译文
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别董大
译文
天上的乌云遮得天日昏暗,
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请不要担心前面路途遥远没有朋友,
普天之下有哪个人会不认识你呢?
历史背景:《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期末古诗复习丨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讲解作文 芙蓉楼送辛渐 讲解文案:

那天晚上,长江上秋雨绵绵。而明天,王昌龄即将送走好友辛渐。
清晨,当第一丝阳光划破黑色的夜空后,王昌龄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芙蓉楼,此时他的心情也格外沉重:辛渐去了洛阳后,还会回来看望我吗?王昌龄多么想留住辛渐啊!他们朝夕相处这么多年,难道从此就要天各一方了吗?王昌龄和辛渐喝了几杯后,挥泪告别,辛渐问:“你有什么话要对洛阳的亲人们说吗?”王昌龄一边走,一边大声唱到:“一片冰心在玉壶。”
辛渐走后,王昌龄突然觉得身边少了个知己,连楚山也显得凄清孤单。“我的朋友啊!你几时还能回来看我?我要与你一醉方休!”

期末古诗复习丨芙蓉楼送辛渐知识点讲解作文 芙蓉楼送辛渐 讲解文案:

雨,在长江上萧萧落下,十分凄凉。清晨,当第一丝的曙光划破了黑暗时,王昌龄怀着沉重的心情起床了。他的心情非常地沉重:辛渐去了洛阳后,还会回来看望我吗?到了芙蓉楼,辛渐已在椅子上等候多时,王昌龄多么想留住辛渐啊!朝夕相处了这么长时间,友谊天长地久。难道就这么一走了之吗?
“朋友,一路保重!”王昌龄含泪说道。“再见!我会记得你的。”望着辛渐远去的背影,王昌龄热泪盈眶。一阵凉风飘过,落叶纷纷飘落。辛渐回过身来,颤抖地说:“还有什么事要转告洛阳的亲友吗?”王昌龄含泪说道:“如果罗样的亲友提到我,就说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晶莹剔透。”
辛渐渐渐走远了,模糊的背景渐渐消失在了旷野之中。山,也那么寂寞、孤独。王昌龄心想:辛渐,无论你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朋友,一份海枯石烂也改变不了的友谊,一颗永远惦记着你的心。
王昌龄回到家里,提笔便写下:
《芙蓉楼送辛渐》
行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