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作文 防微杜渐的典故和意思文案

2019-03-09 小升初作文 类别:素材 3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作文 防微杜渐的典故和意思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作文  防微杜渐的典故和意思文案

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作文 防微杜渐的典故和意思文案:

“防微杜渐”这则成语的意思是隐患或错误刚露头的时候,就要加以防止。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东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她的哥哥窦宪官居大将军,任用窦家兄弟为文武大官,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看到这种现象,许多大臣心里很着急,都为汉室江山捏了把汗。大臣丁鸿就是其中的一个。
丁鸿很有学问,对经书极有研究。对窦太后的专权他十分气愤,决心为国除掉这一祸根。几年后,天上发生日蚀,丁鸿就借这个当时认为不祥的征兆,上书皇帝,指出窦家权势对于国家的危害,建议迅速改变这种现象。和帝本来早已有这种感觉和打算,于是迅速撤了窦宪的官,窦宪和他的兄弟们因此而自杀。丁鸿在给和帝的上书中,说皇帝如果亲手整顿政治,应在事故开始萌芽时候就注意防止,这样才可以消除隐患,使得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作文 防微杜渐的典故和意思文案:

11、明镜高悬
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
12、约法三章
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13、背水一战
公元前201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中之鳖(biē)。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他把兵马集结在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命令他们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而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kuì)逃。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
14、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wěn)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jiǒng)迫的境地。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15、一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刘邦想:这样下去,不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他想来想去,索性把没有逃跑的人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不服,最好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沛县令立即叫樊(fán)哙(kuài)去请刘邦。可是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于是下令紧关城门,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给城里的父老,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父老们果真杀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他做县令。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会'一败涂地’,请你们另外迟选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
“一败涂地”本来是一旦破败,就要肝脑涂在地上的意思。但后人则一直借用它说明失败之后,而至不可收拾的情势。
16、项庄舞剑
项羽的大军进驻鸿(hóng)门(在今陕西临潼东北)后,有人暗中向项羽报告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刘邦为消除误会,在谋士张良的陪同下,到鸿门当面向项羽谢罪。项羽听他说得真诚坦率,表示不再怀疑,并设宴款待刘邦。项羽的谋士范增、项伯等也一起参加。
范增早就主张杀掉刘邦,免得留下后患。席间,他屡次向项羽暗示杀刘邦,但项羽不予答理。于是他离席,把项羽的堂兄项庄叫来说:“大王心慈手软,你进去敬酒,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杀了沛公。”
项庄入内敬酒,完毕后对项羽说:“大王与沛公饮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
项羽表示同意,于是项庄拔出剑在席前起舞,项伯看出苗头不对,便拔剑与项庄对舞,并以身体掩护刘邦,使项庄无从下手。
刘邦的谋士张良见情势危急,离席找到了刘邦的部将樊哙。樊哙一见张良,就问他现在情况如何。张良说:“现在情况非常危急。此刻项庄表面上是舞剑助兴,其实真正的用意是要杀掉沛公!”
樊哙激动地说,既然如此,由他进去与他们拚命。他强行进入营帐,怒视项羽,头发直竖,眼眶睁得像绽开似的。项羽赐酒肉,他大口地喝,大口地吃。吃喝后,面不改色地指责项羽听信谗(chán)言,企图杀掉有功之臣。过了一会儿,刘邦借机入厕,逃回了自己的军营。
成语“项庄舞剑”常与“意在沛公”连用,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17、胯下之辱
韩信少年时很贫穷,有志向但没有力气。在淮阴钓鱼,靠一个洗衣的老婆婆每天分饭给他吃。韩信说:“以后我一定要好好报答你。”洗衣婆婆很生气,责备他:“我看你像王孙公子,不忍你挨饿,才给你饭吃,哪里想你重重报答?”韩信一次上街,被屠宰欺负,屠宰调戏他:“你不怕,就拿刀杀我;如果不能,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没办法,俯下身从屠宰胯下爬过去,街上的人都说韩信胆小懦(nuò)弱。后来刘邦的丞相萧何三次将韩信举荐给汉王刘邦。刘邦筑坛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辅佐汉朝有功,被封为齐王。
成语“胯下之辱”现在常指胸有大志,能暂时忍受屈的人。
18、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下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侯,他时常到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以便解决生计。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做工。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地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地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楚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
19、声东击西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争雄。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楚军杀得大败,本已归顺刘邦的魏王豹倒戈反汉。
刘邦派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率兵马扼(è)守在黄河东岸的蒲(pú)坂(bǎn),封锁黄河渡口,阻止汉军渡河。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有重兵坚守,知道从这里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做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架势。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移动,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调动繁忙,喊杀震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坂渡河。柏直乐得拍手大笑:“韩信之辈真是一伙笨蛋,我这里坚如磐(pán)石,固若金汤;再加上黄河水深流急,休想渡过河来!”于是他便放心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赶紧做木桶。把几个木桶连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对岸。因为魏军在那里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魏军后方要地安邑(yì)。魏王豹毫无准备,慌忙领兵迎战,结果惨败,他自己也被韩信活捉了。
成语“声东击西”,指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一边,其实是攻打另一边。
20、多多益善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的大将军。为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立下辉煌功绩。但是,在汉高祖六年之时,有人告密说韩信意图谋反,刘邦本来就对韩信有戒心,于是设计将韩信捉拿起来。不过,因证据不足,不久又释放了他。韩信知道,刘邦嫉妒自己的才干,常闷闷不乐,借故推说有病而不上朝,闲居家中,进行消极反抗。
汉高祖刘邦也心知肚明,不想丢失了这位良将,所以常同韩信谈话聊天,挽回关系。有一次闲聊时,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可以带领多少兵马?”韩信回答说:“最多也就带上十万人。”刘邦又问道:“你要是带兵可以带多少呢?”韩信说:“我当然是愈多愈好啦!”刘邦追问:“你可带的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抓住了呢?”韩信回答说“这是两回事了,陛下虽然不可带兵太多,但是陛下善于使用将帅,所以我才被你抓住了。”自此,“多多益善”流传开来。
“多多益善”简言之是愈多愈好。这个成语还可以在它前面加上“韩信将兵”变成八字,亦即是“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作文 防微杜渐的典故和意思文案:

“八面威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这个成语来源于元.郑德辉《三战吕布》,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威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朱元璋已经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继续南下。
在过年那天,他与大将徐达,同乘一条小船,从长江北岸渡过长江。船主是对老夫妻,船夫知道船上坐着的是大名鼎鼎的朱元璋,便高声喊看号子向他庆贺说:“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
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后来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他成为历史上闻名的皇帝明太祖。明太祖找到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又将他那只小船涂上朱红颜色,表示有功。

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作文 防微杜渐的典故和意思文案:

“负隅顽抗”这则成语的“负”是依靠;“隅”是山势险要的地方。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蜗(即隅),莫之敢樱。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zhen)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防微杜渐》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成语典故:防微杜渐》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