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作文 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文案

2019-03-09 小升初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作文 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作文  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文案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作文 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文案:

一、填空(每空1分,共34分)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与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
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_、_、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_、_、、、、等数学活动。
7、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将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第二学段_、第三学段。
8、“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9、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地发展。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每题3分,共30分)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分析简答(10分)
李老师在讲37+48时,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说出了很多不同的计算方法。这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什么教学理念?
四、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12分)
五、结合教学实际说一说,你认为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14分)
参考答案
一、1、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4、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5、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6、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
7、1~3年级、4~6年级、7~9年级8、实践活动,综合应用9、全面、持续、和谐、
二、1、③2、②3、②4、①5、③6、
三、①算法多样化②数学学习是学生探索的过程
四、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五、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2)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3)的教学。(网络中原答案①是错误的,在此予以改正)
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3)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2)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2)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11、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B、明天有人走路C、天天都有人出生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
13、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D)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经常撰写教育教学论文D、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
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B)个阶段。
A)两个B)三个C)四个D)五个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二)、多项选择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
2、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B、自主探索C、合作交流D、适度练习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评价者
4、符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5、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实践与综合应用
二、是非题
1、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X)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V)
3、《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V)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X)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V)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V)
7、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X)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X)
9、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V)
10、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V)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V)
12、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V)
13、《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X)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X)
15、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X)
16、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V)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V)
18、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X)
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V)
20、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X)
三、填空题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此题是试用搞内容)现已改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原答案为:(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显然是错误的。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5、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修订稿对数学的表述是: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6、“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0、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简答题
1、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作文 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文案:

一、填空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模仿和()转变为()、()与实践创新;
2、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
3、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的指标
5、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理——()——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
7、改变课程内容难、()、()的现状,建设浅、()、()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9、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
1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11、“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为主题。
12、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和客观世界中的()。
13、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和(),感受()、()、(),建立初步的()。
1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
15、“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16、数学是人们对()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17、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18、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19.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20.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二、多选
1.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2.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3.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外,还有()
A.改变课程功能B.调整课程结构C.精选课程内容D.改进教学方式
4.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A.档案袋评定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D.成就测验
5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民主的B.平等的C.对话的D.互动的
6.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A.学习者B.定向者C.促进者D.定论者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均衡性B.综合性C.选择性D.平均性
8.“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D.保障措施
9.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源,主要有()
A.家庭资源B.社会资源C.校园资源D.自然资源
10.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A.向学生回归B.向学校回归C.向教师回归D.向教育实践回归
三、判断
1、新课标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6年级)、第二学段(7~9年级)、第三学段(10~12年级)…………………………………()
2.新课程目标取向及精神内核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3、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就是对传统教学的彻底改变。()
4.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教育。()
5.自主学习就是自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排斥教师的介入和指导。()
6.学校的课程结构中学科课程、分科课程、必修课程、国家课程应占绝对主导地位。()
7.提倡选择性学习是日本数学课程的一大特色…………()
8.实现课程管理的统与分的有机整合,是世界课程管理的总的趋势。()
9.数学在19世纪已经发展成独立的学科。…………………()
10.教育测验是一种以追求考察教育效果客观性为目标的活动。()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4.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8.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10.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3.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记忆)、(训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3.(具体化)。
4.(内容学习)
5“(定义)——定理——(例题)——习题”“(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6.(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窄)、(旧)(浅)、(宽)、(新)
8.(整理)、(描述)
9.(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10.(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1.(实践活动)(综合应用)
12.(数据)(随机现象)
13.(几何体)(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空间观念)
14(有增有删)(有升有降)(有分有合)(有隐有显).
15.(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16.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17.(基础性)(态度)、(价值观)
18.(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9.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0.(知识)(生活经验)
二、多选
1.(BCD);;2.(BCD);3.(ABCD);4.(ABC);5.(ABCD);
6.(AC);7.(ABC);8.(ABCD);
9.(ABD);10.(BCD);
三、判断
1.(×)2.(√)3.(×)4.(√)5.(×)
6.(×)7.(√)8.(√)9.(√)10(√)
四、简答
1.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几项?
答:有六项具体目标,它包括: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2.课改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构建一个新型课程管理体系。(2)建立一支新型教师队伍。(3)探索一套新型课堂教学模式。(4)完善一个新型教育评价体系。(5)建设一个先进的信息化平台。(6)培养一批先进典型。
3.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及其基本含义。
答: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包含着三层含义:(1)以人(学生)的发展为本;(2)倡导全人教育;(3)追求学生个性化发展。
4.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5.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1)目标导向性原则。(2)主体性原则。(3)面向全体的原则。(4)知情并重原则。(5)开放性原则。
6.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
答:使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索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具有初步技术能力。
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的作用是什么?
答: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各自权利和责任的划分,①摆脱了过去僵化单一的管理体制`,妥善地处理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②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③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8.数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答:①以反映未来社会对公民所必需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②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③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9.作为校本研究的主体对教师有什么要求?
答:校本教研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教师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鼓励教师从课程改革的问题和需要出发选择课题,强调研究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10.谈谈自主学习的实施要点?
答:(1)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2)使学生认同学习目标;(3)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4)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学生参与评价学习结果并优化学习方法;(6)让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五、论述
1.新课程标准在哪些方面突出体现了“以学为本”的设计思想?
答:第一,在课程目标的设计上,新增加的两个维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了作为学习主体的人——学生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地位,更多地关注和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目中有人”、“以学为本”的现代课程理念。
第二,在内容标准的设计上,从“学习领域”、学习主题”、“目标要素”的学的角度,来设计和组织课程内容,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充分感受到课程标准中“学生”和“学生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从“教”更好地为“学”服务,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发展”,从“教”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一个角度来提出建议。为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相互合作的学习品质,提供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支撑。
2.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3.试述发展性评价的内涵是什么?
答: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关注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评价标准分层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如成长记录袋、学习日记、情景测验、行为观察和开放性考试等,追求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而终结性的评价结果随着改进计划的确定亦成为下一次评价的起点,进入被评价者发展的进程之中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作文 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文案: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合集及答案(最新修正版)
2018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2、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25、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7、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0、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简答题
1、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2、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
答:(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3、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观念?
答:1、整合教学与课程。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3、改革课堂教学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目标要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此,本次教学改革从观念到实践特别强调以下方面:
(1)结果与过程的统一(2)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4、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以第二学段为主)
答: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具体从以下五方面要求评价: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5、义务教育新数学课程标准下谈谈你对数学的认识?
答:《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数学是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数学是一种人类文化;数学能赋予人创造性。《标准》对数学没有采取简单定义的方法。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是由诸多元素构成的多元结构;社会与文化不仅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同时数学对推动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也起关键作用;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中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从课堂教学的眼光看待数学有:大众数学、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
6、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变化?
答: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①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②尊重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③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④尊重有过错的学生;⑤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⑥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教的职责在于帮助:①帮助学生检查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②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③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④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⑤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氛围;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个性倾向。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它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7、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8、为什么说新的数学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也即“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课程目标。它特别强调教师的有效教学应指向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将教师的有效教学与学生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最关键的环节。在教育改革的征途中,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力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三、论述题
1、说说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基本认识。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新课程标准具体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其中,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三)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四)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论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坚持“一个为本”
坚持“一个为本”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1)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2)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发现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发展其特长,同时根据学生基础和程度等不同,使其分层发展;(3)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即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
(二)搞好“四个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的目标。一是要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质疑,赞赏学生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二是要在努力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
2、调整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实现三个重新“定位”:一是师生关系的定位,师生关系定位为交往,即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共存的主体,师生之间通过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实现共识、共享、共进。二是教师的定位,教师定位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策划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的这个定位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实现如下五个转变:(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2)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4)由封闭向开放转变;(5)由信息的单身交流向信息的综合交流转变。三是学生的定位,学生定位也是主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再是教学的被动者或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学习的主人,在课堂得到充分发展的主体。
3、调整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师要调整好教学方式,在动用教学方式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4)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5)要尊重学生的人格;(6)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7)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8)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9)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10)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充分的发展。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和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以及上述学习方式的交互使用和整合的。
4、调整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继续发挥传统的教学媒体(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和传统的电子教学媒体(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积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工具。要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来,努力挖掘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价值,促进各种教学技术手段之间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
四、案例分析题
1、有人认为: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仅仅是“换本子”,没有实质改变。试说明你的观点,为什么?(判断分析说明题)
重要的是要转变广大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数学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在《标准》的理念下进行教学创新。《标准》在这一方面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
第一、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第二、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第三、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2、要求:下面的案例有没有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精神或新的教育理念,如果有,体现在哪里;如果没有,要怎样做才能体现。
叶老师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十几减9”,投影屏幕上显示商店里卖玩具的场景,小朋友在买玩具,总共有16个玩具,卖掉了9个,先让学生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再列出算式16-9;紧接着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计算方法;最后组织小组互相合作交流算法,结果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①16-10=66+1=7②10-9=11+6=7③9+7=1616-9=7④6-6=010-3=7⑤6-4=210-5=52+5=7
叶老师提问:在这些方法中,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生的回答,老师统统是微笑、点头、赞许,没有评价哪一种方法最好,接下来的练习,又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
答:叶老师能从学生经验出发,因材施教,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开放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体现了以学导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样做尊重学生的意见,同时也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心呵护,老师有新课标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建构的过程,除了他自己,任何人都无法代替。
一、填空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_全面__、_持续_、_和谐__地发展。
2、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__与__合作交流_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___与_合作者__。
4、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_知识与技能_、数学思考、解决问题___和_情感态度_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5、《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6、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题(1-5为单选,6-10为多选)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2)。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1)的动词。
[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5、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3)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6、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A,B,C)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B.主动的C.富于个性D.被动的
7、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A,B)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B.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8、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A,B,C)。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B.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9、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B)。
A.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B.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10、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A,B,C,D,E)。
A.数感B符号感C空间观念D统计观念E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三、案例分析:
《找规律》片断描述:
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
[学生动手摆花边,摆完后全班同学离开座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去参观其他组同学的作品,然后交流汇报:你最喜欢谁摆的,为什么?]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生1:○○□□□○○□□□,我是按2个圆形3个正方形这样的规律摆的。
生2:我是这样摆的,○□○□○□
。。。。。。
结合本案例,请你谈谈对于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动手实践”的看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测试题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3)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作文 2022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文案:

(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
最新(2011版)《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1
一、填空
1、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数学课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5、《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方面具体阐述。力求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
7、《数学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指:数学(抽象)的思想、数学(推理)的思想、数学(建模)的思想。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
8、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11、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实施评价时,可以对部分学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第二学段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和(等级评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12、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
二、选择题
1、在第二学段情感态度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质疑、言必有据等良好品质。
2、(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
3、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4、“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一)次。
5、在第一学段计算技能评价要求中,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速度要求(1-2题\/分)
6、在第二学段知识技能方面要求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上的数;理解分数、小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的意义。
7、、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8、(了解)的含义是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9、在设计一些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教材可以展现(“知识背景——知识形成——揭示联系”)的过程。
10、《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单项选择
1.用数学”的含义是(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用教材教)。
3.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概念)的教学。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的动词。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多样评价)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
9.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不要求)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10.“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11、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12、《标准》安排了(B)个学习领域。
A)三个B)四个C)五个D)不确定
13、下列现象中,(D)是确定的。
A、后天下雪B、明天有人走路C、天天都有人出生D、地球天天都在转动
14、新课程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分为(三个)个阶段。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
B)《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C)《标准》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D)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制订了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以逐步取代原来的“课程标
多项选择
1、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ABC)。
A、组织者B、引导者C、合作者D、评价者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ACD),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A、基础性B、科学性C普及性D、发展性
3.号感主要表现在(ABCD)。
A、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来表示;
B、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C、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
D、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4.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都安排了(ABCD)学习领域。
A、数与代数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D、实践与综合应用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ABC)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A、动手实践B、自主探索C、合作交流D、适度练习
是非题
1、《标准》提倡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2、提倡有教育价值的数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
3、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新课标只提倡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不提倡关注获得知识结果。(×)
5、《标准》提倡采取开放的原则,为有非凡需要的学生留出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6、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7、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8、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不需要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9、教师应由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变为知识的传递者和合作者。(×)
10、内容标准是内容学习的指标。指标是内容标准的全部内涵。(×)
11.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12、课标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3、经验既是知识构建的基础,知识是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14、新课程从第二学段(4——6年级)开始使学生接触丰富的几何世界。(×)
15、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量与计量”的内容并入“统计与概率”或“数与代数”等领域。(×)
16、《课标》中,对于应用问题,选材强调虚拟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
17、合理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最佳途径。(√)
18、在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刻意追求内容的完整性和体系化。(×)19、课程标准在数学学习内容的结构上,将“应用题”拆分到加、减、乘、除等基本的运算中,结合“数的运算”抽象和理解数量关系。(√)
20、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填空题
1.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拟和(练习)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2、为了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新的数学课程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
3、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4、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5、内容标准是数学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6、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8、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可发现以下特点:(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9、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0、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熟悉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11、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12、数学教师应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13、“数与代数”的内容主要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
14、数学学习评价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15、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16、课程标准抛弃了将数学学习内容分为“(数与计算)、(量与计量)、(几何初步知识)、(应用题)、(代数初步知识)、(统计初步知识)”六个方面的传统做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充实、调整、更新、重组以后,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17、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8、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9、《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进一步的阐述。
20、“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2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图形的熟悉)、(图形的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的位置)。
22、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23、“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以(实践活动)为主题,在第二学段以(综合应用)为主题。
24、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6、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27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8.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9.“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0、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社会发展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驱动力,现实生活的需求亟待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自身的变化促使数学课程改革。
2、加强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理解,有助于我们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3、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5、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6、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况、形成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7、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8、《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9、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0从一、二学段课程标准的角度来分析,“内容标准”具有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13、“大众数学”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上半叶中小学数学教育的主旋律。
1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15、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6、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17、科学计算、理论、实验共同构成当代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18、有学者将数学课程的目标分为三类:第一是实用知识;第二是学科知识;第三是文化素养。
19、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20、与大纲所规定的内容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有增有删,在内容的学习要求方面有有升有降,在内容的结构组合方面有有分有合,在内容的表现形式方面有有隐有显。
21、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2、改变课程内容难、窄、旧的现状,建设浅、宽、新的内容体系,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23、课程标准中增加的内容主要包括: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空间与图形的有关内容(如位置与变换),负数,计算器的初步应用等。
24、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5、小学数学学科中最庞大的领域是数与代数。
26、在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学生将认识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7、内容标准应指关于内容学习的指标。
28、课程结构体现的三大特点是: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29、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30、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数学新课标测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