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古诗《小儿垂钓》作文 古诗小儿垂钓全文及译文文案

2019-03-08 小升初作文 类别:叙事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古诗《小儿垂钓》作文 古诗小儿垂钓全文及译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诗《小儿垂钓》作文  古诗小儿垂钓全文及译文文案

古诗《小儿垂钓》作文 古诗小儿垂钓全文及译文文案:

小儿垂钓
唐代: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着大人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影。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注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野草。苔:苔藓植物。映:遮映。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应:回应,答应,理睬。
鉴赏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能够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但能够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但仅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不过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创作背景
《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古诗《小儿垂钓》作文 古诗小儿垂钓全文及译文文案:

【诗文典趣学古诗】小学必学古诗——小儿垂钓,诗文典原创每日一诗!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代诗人胡令能小时候家里很穷,没钱读书,只能跟他的父亲修锅,但他非常渴望读书,传说有位神仙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就在他的肚子里放了一卷书,从此以后胡令能就会作诗了。
后来他修锅的技术很厉害,人们都喜欢去他那里修东西。有一天,他的朋友来信说家里的锅坏了,胡令能很讲义气,马上背起工具朝朋友家赶去。
朋友家在很远的地方,胡令能走了一半就饿得走不动了,可是他东找西找都不见有饭店和酒馆。
正在他着急的时候,看见小河边有一个小孩儿,胡令能赶紧跑了过去,原来是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孩正学着大人的样子在钓鱼,“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他坐在布满青苔的石头上,也才跟草差不多一边高。
胡令能刚“嗨”了一声,小孩赶紧向他挥手,还用手指着水面,“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原来他是怕吓跑了鱼啊,看来他一定很想学会钓鱼,看着小孩那么认真的样子,胡令能就想帮帮他。他悄悄走到小孩旁边,看准了时机,一下就帮小孩钓上来一条大鱼,两人就在河边烤起鱼来。很快他俩就成了好朋友,胡令能还答应要教他钓鱼、读书。两人开心地分手告别,胡令能就继续朝朋友家赶去了。
其实,和他们两个一样,只有你自己充满了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望,才会获得来自各方的帮助呀。
文章作者:诗文典孔阿

古诗《小儿垂钓》作文 古诗小儿垂钓全文及译文文案:

有一天,我和朋友在一起聊天。听朋友说,有个地方风景很美,我便独自一人上路游玩了。
我来到了这里,风景果然如朋友所说的美丽。这里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绵延起伏。这时正值冬季,几枝冷艳的腊梅凌寒独自开放,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血红的腊梅开得冷清而美丽。
我又来到了一处美景。啊!这才叫仙境呀!青山隐藏在白茫茫的云雾里,一枝枝腊梅在雾中成了一个个小红点,却丝毫不失美丽,反而借助云雾多了几分幽幻的感觉。走在小路上,仿佛真的是在云雾里一般,腾云驾雾,让人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好像真的成了神仙。
我不知不觉陶醉在了美景中,当我回过神来,才发现我竟然迷路了!我只好沿着大道走,看看有没有人,好问路。真当我为找不到人而烦恼时,一个小孩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小孩大约七八岁,头发蓬了起来,好像一顶帽子戴在头上。面龙清秀,一双如黑宝石般闪亮的眼睛正在全神贯注的看着湖面,手上拿着一根鱼竿,原来他正在垂钓。小孩侧身坐在长满苔藓的大树底下,周围长长的草,密密麻麻的遮住了小孩,只能依稀看到脸庞。我大声地向他喊道:“喂!接下去应该往哪走?”他转过头来,皱了皱眉头,然后举起手,摇了摇。“怎么了?”见他不回答我,我感觉很困惑。他又指了指湖面。哦,我知道他什么意思了,原来他是怕吓到鱼啊!为了不打扰到他,我便走了。
最后,我终于问到了路,回了家。

古诗《小儿垂钓》作文 古诗小儿垂钓全文及译文文案:

一天早晨,9岁的小牛娃一起床,脸都没顾得上洗,头也没梳,就急急忙忙地拿起头天晚上准备好的钓鱼工具,向河边飞快地跑去。
小牛娃高兴地来到了河边一看,河水很深、很绿,上面还有美丽的荷花呢!
小牛娃侧着身子,坐在了莓苔上。河边的草很高,把他的身子遮住了,只露出了一个小脑袋。
小牛娃在鱼钓上装好鱼饵,把鱼钓向河里一甩,只见鱼钓“刷”地一下沉入河中,鱼漂静静地浮在水面上。小牛娃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可是鱼漂一动不动。小牛娃把鱼钓提起来,又放了一些鱼饵,再甩出去。
过了一会儿,鱼漂还是一动不动,于是他又提起鱼竿,在鱼钓上又放了一些鱼饵,再把鱼钓甩出去,静静地等啊等。不一会,只见鱼漂在水面上动了一下,他全神贯注地盯着鱼漂。正在这时,一位过路人向他喊道:“小孩子,去张大人家怎么走啊?”小牛娃急忙向他摇了摇手,意思是说:别大声说话,我正在钓鱼。这时,小牛娃把鱼竿猛地向上一挑,一条大鲤鱼被钓了上来。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古诗《小儿垂钓》》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小儿垂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古诗《小儿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