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家乡的风俗(16)作文 家乡的风俗160文案

2019-03-13 六年级作文 类别:记叙文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家乡的风俗(16)作文 家乡的风俗160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乡的风俗(16)作文  家乡的风俗160文案

家乡的风俗(16)作文 家乡的风俗160文案:

我的家乡是三德范,那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村庄,那里的春节有着独特的习俗。
家乡过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就开始了,家家都买起了年货,忙里忙外的准备了起来。而小孩子们更是热闹,男孩子向大人要钱买鞭炮,女孩子缠着父母吵着要买新年衣裳。可平时‘小气’的大人们在这时总是大方地把钱从钱袋里掏出来给小孩买衣服、买鞭炮烟花。
看吧,每天都有几个是好朋友或者是亲戚的男孩子在胡同里放鞭炮;听吧,每天家门外头都没完没了地响着,什么二踢脚啊、窜天猴啊……各种各样的鞭炮声,随着几个男孩的笑声响了起来。我不知道别人听到这种奇妙而又特别的“乐曲”是什么感受,但我知道每当我听到这声音的时候心情都特别舒畅。
转眼间,已经是小年了,腊月二十三,孩子们差不多都放假了。这一天,大人开始忙活着包水饺了。晚上,一盘香喷喷的水饺摆在了餐桌最显眼的位置,看着是多么美味可口啊。这水饺的皮儿是父母的关爱,这水饺的馅儿是父母的期望啊。
腊月二十八这天,是赶集的日子,这一次赶集和往常的不一样,这不仅仅是一年中最后一次赶集了,而且这一天大多数人都是去买烟花爆竹。小孩跟着父母,在卖鞭炮烟花的区域里逛着,东挑挑、西挑挑,不一会儿,篮子里就装满了烟花、爆竹,当然还有小孩能自己玩的小鞭炮和烟花。一家人就高兴而满意的回家了。
其实,最热闹的还是大年三十这天。天渐渐黑了的时候,一家之主,小孩的父亲拿着挂在竹竿上的鞭炮,站在大门口上就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那热闹劲儿就甭提了。当天完全黑了的时候,男人们才开始放烟花,而妇女则在家里准备除夕晚上丰盛的大餐。这时,小孩是最悠闲的了。大家都纷纷爬到了自己的房顶上,怀着那种兴奋的心情看着五彩缤纷的烟花。当我像其他孩子一样,站在房顶上看到那一朵朵灿烂夺目的烟花时,就会想到,这一晚今年的最后一个晚上,过了这一晚我就又长大了一岁,长大了一岁的我会迈向人生更高的阶梯、会突破人生更多的奇迹……看完了烟花的‘表演’,大家都从房顶上下去了,回到温馨洋溢的屋子里,会看到一桌丰盛美味的大餐,还有几盘光滑晶莹的水饺。这时,小孩子的爸爸会拿出一瓶酒,津津有味地喝两盅。全家吃着可口的饭菜,看着引人入胜的春节联欢晚会,全家洋溢在幸福的生活之中……
大年初一,这一天便是春节了。不管男女老少这一天都会穿着新衣服,迈着轻松的步伐去给亲戚朋友们拜年。小孩这一天会非常的高兴,因为他们又可以收到压岁钱了,虽然我们这里的压岁钱给的不多,但是小孩们都会非常开心。
接下来的几天一般都是去小孩子妈妈的娘家走亲戚,这也是一种习俗,也是过春节可少的习俗呢!
大约初七初八吧,“扮玩”活动也随之来了。大人小孩都到街上去看“扮玩”。扭秧歌的妇女们个个容光焕发;赶毛驴儿的、扮猪八戒的老太太们个个都精力旺盛,好像是年轻了好几十岁;踩高跷的人们个个都十分卖力;站在抬杆上的小朋友们个个精神抖擞。扮玩也是一门艺术,我觉得它是一门了不起的民间艺术。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正是元宵节,也叫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赏灯节也是元宵节的别名,这是因为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这一天,大家会吃着香甜粘滑的汤圆;到了晚上,每一家都会出来放烟花,有的还会去街上赏灯,有耍龙灯的、玩云彩灯的……真的是应有尽有!这一天,将又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夜晚……
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春节也差不多就结束了,大人们去工作了,孩子们也都陆续开学了……大家都精神焕发地开始了新一年的工作和学习。

家乡的风俗(16)作文 家乡的风俗160文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也不例外,过年蒸包子,寓意着在新的一年事业蒸蒸日上。
腊月二十六开始做包子了。做包子的第一步是和面,和面可有讲究了。首先把面粉倒入一个擦拭干净的大盆中,接着把准备好的温水倒入大盆中,再加上一袋发酵粉,然后搅拌均匀,最后再将大盆放进锅里的水中。由于现在天气比较冷,放在温开水促进面粉发酵。
第二天一早,姥姥家的厨房就已经是一副热火朝天的画面:姥姥和姥爷在剁馅,我已经升起了灶膛里的肚火。面和好以后,大家先用擀面杖将面团都压成面皮,之后才开始包包子。只见姥姥左手掌托着面皮,用右手把馅料放在面皮中央,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合面皮边缘略向上倾斜提起,左手食指推动面皮边缘往右手食指的方向汇合,右手大拇指保持不动,右手食指移动到第二个褶皱的外围,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把两个褶皱的边端捏合在一起。右手保持不动,左手食指推动面皮边缘往右手食指的方向汇合,左右手的食指配合完成第三个褶皱。右手大拇指保持不动,右手食指移动到第三个褶皱的外围,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把三个褶皱的边端捏合在一起。再用左手大拇指把肉馅往褶皱包围圈按压、包子放在案板上,右手食指向下微压包子封口处使平整,两手掌相向围住包子前后来回移动,使变包子圆滑无比。
大家把包好的包子整齐地摆在干净的蒸笼里,一层又一层。蒸笼放满包子后,开始放到大锅上蒸,这时我的工作就开始了——烧火。我先把树枝等柴火放进灶膛里,燃起红红的火焰,红彤彤的火焰映红了我的脸,暖和了我的双手,柴火被烧得劈里啪啦地震响,又像是迎接新年的到来而燃放的鞭炮。经过了三十多分钟后,经验丰富的姥姥说,包子蒸熟了,打开最上面的蒸笼,一股夹着香味的热气扑面而来,一个个包子犹如一张张婴儿的脸,好看极了。
我拿起一个肉包,咬上一口,真是皮薄馅香,这包子真是绝了!

家乡的风俗(16)作文 家乡的风俗160文案:

我们家乡,节日气息十分浓烈。不管是春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节,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室内外的祭祀活动。家里,要给自家祖宗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坟上去祭祀;正月初一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坟上去祭祀,都表示对去世的长辈的哀思,还要祈祷祖宗对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们镇每年春节都要舞龙灯、跳花灯和舞狮子。特别是舞龙灯,近年来越来越时兴,正月十三是我镇的赶集日,镇政府专门设置奖项,让几十条龙龙凤呈祥,对舞得好的龙灯队成员实施经济奖励。在晚上观看龙灯更为壮观,烟花鞭炮浓烟四起,响彻云霄,观众人山人海、满街遍布。
关于龙灯,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新婚夫妇若是出钱买下“龙宝”放置家中,来年准能生下一个胖小子。你说神不神?
花灯,现在在我们镇就更加时髦了,很多家庭办喜事,都要请他们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灯舞应有尽有,档次越来越高。
新年,新结婚的年轻夫妇,一定要到女方娘家去拜年。玩耍几天后,回家时,每家亲戚都要发给新人“红包”和一些“回篼粑”,决不让姑爷空手而归。其他亲戚之间为了表示素有往来,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才去给小辈“还礼”。这样亲戚之间的感情联络得越来越浓厚。
亲戚之间除了春节来往甚密外,要数每年的清明节了。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买上亲纸和炮仗以及礼物到外公家去“挂亲”——挂念亲人。生的送礼,死的烧纸钱和挂亲。这一天,可以说比春节燃放的鞭炮还要多,比春节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烟花从早晨连续不断地响到下午七点左右。漫山遍野的坟头都挂上了白色的亲纸,整个人间悲切沉沉、白蒙蒙一片。
每年的端午节,也是家乡的隆重节日。我们家乡人过端午节、吃粽子很有讲究。到端午节这天,男方要带上礼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则要送给未婚夫新布鞋和一个棕丝斗笠。现在,人们经济发达了,男方都要给未婚妻买贵重礼品,如高档服装,手表,项链什么的。
吃粽子也有传说,包粽子的人会在某个或几个粽子中隐匿小粽子或硬币,煮熟后看谁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后会有好运气。
特别是大端午——五月十五,县城每年都要到乌江大河举办“赛龙舟”,场面十分热闹。江面车水马龙,河边沙滩上观众比比皆是,临时摊点应接不暇,参赛船只锣鼓喧天,吆喝声连绵不断、魂牵梦萦……此情此景使人觉得比过春节更胜一筹。
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你了解了?还有很多的乡情待下次告之,好吗?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家乡的风俗(16)作文 家乡的风俗160文案:

虽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但我相信,各地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祭祀祖先,一般都在清明节和农历年的末尾。而我的家乡,对先祖的祭祀尤为隆重。
我的家乡祭祀祖先的大型活动一年就有四次,分别在清明节、七月半、冬至、农历年前。
每到这样的日子,爸爸妈妈总将这一习俗,发挥到淋漓尽致。通常祭祀祖先时用菜是七道,但在清明和年三十的时候会增加到九道,菜更是多种多样,有鸡、鱼、猪肉、牛肉、笋,青菜,芹菜……祭祀前几天,不管是奶奶,还是外婆,总会亲手用锡纸折很多的金银元宝,并且放在太阳底下晒晒,据说这样老祖宗用起来会更值钱。
祭祀那一天,爸爸妈妈早早就出门买菜了,我在家中排椅子,放盘子,分工明确。爸爸妈妈把菜烧好之后,挑选一个吉时,把酒菜按顺摆上,同时也会摆上六个苹果和六个橘子加两杯白茶,让祖宗们吃好喝好。
一切准备就绪,可以给祖宗烧纸钱了,爸爸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纸钱和元宝点燃放入盆中。我和爸爸都要给祖先烧纸钱,据说这样老祖宗会在阴间保佑家人。烧完纸钱要轮流给祖先磕头。爸爸最先磕头,只见他双目紧闭将双手并拢靠在额头上拜了三拜,嘴里轻声的祷告着,然后毕恭毕敬地弯下身子鞠了三个躬,连续三次后站了起来。看到爸爸恭恭敬敬虔诚拜磕的样子,我也学着爸爸样子地拜磕了起来,妈妈则在我磕头的时候站在我旁边为我说好话:“老祖宗,保佑我们颜安,健康聪明,学习进步,争取考上清华北大。”听了妈妈的好话,我更加虔诚的磕拜起来,但是我知道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除了祖宗保佑还是要自己认真努力学习的。
单说清明节,上午供完祖宗后,下午一家人都要去上坟扫墓。所谓扫墓,除了祭拜祖先,还需清扫坟地,添加新土,敬献鲜花。我们先是把坟地周围的一些杂草杂树去掉,把坟边的落叶扫到旁边去。记得有一次爸爸爬到了坟头上去,把坟上的杂树都给砍掉,可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整理的这么干净,爸爸说:“子孙后代发达的人家都非常重视祖坟的环境和风水,这样老祖宗才能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接着爸爸将买来剪好的白色钱纸放在了坟头上,用一顶土帽子压着,风吹着白色的钱纸就像老人的白发一样飘飘然。之后在墓碑的前面摆上两盆鲜花,有的人家也会摆上两盆鲜果。最后我们将烧冥钞送给老祖宗,让老祖宗在天堂享福安乐。我磕头时爸爸便在旁边给我讲各位老祖宗活着时平凡事迹。
望着那缕缕青烟缭绕,我仿佛看到了我的先辈们不辞辛劳努力培育后代的景象,没有他们的辛苦付出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时常怀念我们的先辈,把他们铭记在心中
百善孝为先,这种祭祀祖宗的风俗传统,要世世流传下去。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家乡的风俗(16)》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家乡的风俗(16)》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风俗(16)》,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家乡的风俗(16)》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