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打糍粑作文 打糍粑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文案

2019-03-13 六年级作文 类别:其他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打糍粑作文 打糍粑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打糍粑作文  打糍粑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文案

打糍粑作文 打糍粑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文案:

如果说喝雄黄酒是端午的习俗,吃年夜饭是除夕的习俗,那么打糍粑就是清明节特有的习俗了。今年清明节,我就亲眼见到了糍粑的制作过程。
做糍粑的第一步就是蒸糯米。把糯米洗净放入一个木桶中,将木桶放在一口盛满水的大锅上,下面生起火来,不一会,热气就冒出来了。经过一番蒸煮,木桶里的糯米熟了。热腾腾的糯米出桶时,白花花的雾气迎面扑来,一股糯米香直冲鼻孔。整桶糯米被倒到一个大石臼中,大人们开始用石锤击打。打糍粑可是一项体力活,那石锤少说也有几十斤重,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提不动,因此需要有好几个壮汉轮流击打。一锤子下去,即使是再坚硬的东西也会被砸碎,何况是这柔软的糯米,因此同时还需要一个灵巧的人来控制形状,添水揉糯米。
开始时,身高八尺、力大无比的舅舅首先上阵。只见他两手一前一后托住石锤柄,与动作灵敏的叔叔互相配合,一起一落,仿佛在演奏一支富有节奏且欢乐流畅的乐曲。那锤子在舅舅手中得心应手,犹如金箍棒在齐天大圣手中舞动,毛笔在王羲之手中挥洒自如,不久,原本缝隙较大的糯米渐渐融为了一团。别看舅舅打得兴致勃勃,但没过几分钟,他就体力不支,败下阵来。于是,后面的人就自告奋勇地接上去,累了又轮下一个,如此交替、重复,充分显示出了集体的力量。
待打得颗粒均匀时,糯米就变成了糍粑。热气腾腾的糍粑出臼后,倒入覆盖着一层面粉的面床上,用手和擀面杖扒平,然后划成一条条的形状,放入各种馅料,用刀切开,如同包饺子一般包起来,再拉长拉细。这样,香糯可口的糍粑就大功告成了,一口咬入,嚼性十足。

打糍粑作文 打糍粑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文案:

每年的腊月,老家的大人们都忙着打糍粑。
糍粑是老家的特产,它相当于年糕,但又不同于年糕。年糕是粳米粉做的,糍粑是用糯米饭做成,而且形状也不同于年糕的长条,糍粑是长方块。糍粑是过年中自家和招待客人的主要点心。
打糍粑在夜里进行。早上将糯米浸泡在大水缸里,黄昏时将泡胀了的糯米放在大蒸笼,蒸熟后由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抱起装满糯米饭的蒸笼,将饭倒扣进大石米窑里,紧接着由三四个人用T形木棍捣那热气腾腾的`糯米饭,一个人喊着号子,其他人跟节拍围着米窑快速转圈,不一会就将糯米饭捣成粘糊状。这时候大人们开始给小孩捏糍粑团子,小孩们来看打糍粑就是为这时候能吃到香喷喷的糍粑团子。小孩们吃足以后,捣糍粑的人收起T形木棍,由一人抡起大石锤,使劲向石米窑里的糍粑打下去,并由一个人不时地将糍粑翻动。整个过程的作用相当于和面,将饭敲打成了和熟的面。
打熟了后再平铺在撒有干米面粉的门板上。每打一米窑铺一层。
第二天早上,糍粑干了,用切菜刀划成一个个大方块,糍粑就算做成了。
老家打糍粑是集体互助活动,每家有一米窑或两米窑,打好以后,叠放在一个门板上,早上自上而下,等着各划各的,然后挑回自家。
糍粑有各种吃法,油煎、水煮、火烤都非常可口,但我还是最喜欢火烤的糍粑。冬天的晚上在火宕的炭火上支个大铁火钳,再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翻烤,将糍粑烤得鼓胀鼓胀,然后在鼓胀的肚里灌进白糖,那不仅是小时候的美味,就现在我也没遇上比那更好的烧烤。
现在每年春节前我都托人从老家带来糍粑,现在的糍粑跟从前的糍粑没有不同,所不同的是早已不用手工制作,而是用机器制作。那打糍粑的场面再也难见了。

打糍粑作文 打糍粑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文案:

“腊二八,打糍粑”,这是恩施土家族的民间习俗。每到农历腊月二十八,农家庭院热闹非凡,几家人合伙打糍粑。为什么要几家人合伙呢?因为打糍粑必须多人合作才能完成。
几家人在一起打糍粑,你一定会担心弄错吧?别担心,他们自有办法。他们把自家的糯米放在自家的甑子里蒸,做完一家,再做下一家。
这一天,院子里的男女老少都十分高兴,大家先分好工:妇女们负责蒸米,力气大的男人负责把蒸熟的米捣烂,老年人则负责定型,至于小孩子嘛,主要是帮忙递东西,或者在一旁“捣乱”。
分工完毕,大家各司其职。妇女们将头天晚上泡好的糯米用大甑子蒸熟,然后用瓢或盆把蒸熟的糯米端到碓房里,倒进碓窝,两个大力士各持一根棒杵,你一杵我一杵使劲捣。待捣烂成泥之后,两人人完成后续工作——定型和印花。值得注意的是,糯米粘性很强,容易粘在手上或搁板上,所以必须准备一些芡粉防沾粘。眼看糯米捣好了,几位老人连忙抓点芡粉放在手心里搓一搓,准备做糍粑。一位老人像揉面粉似的把米泥揉成条状,分成小团,几位老人连忙各抓一团去做。他们把米泥放在搁板上揉揉,拍拍,就像变魔术似的,几下子就把糯米团变成了圆溜溜的大糍粑。然后把糍粑交给“美容师”印花。给糍粑印花的盒子叫印盒,印盒底部雕刻着各种图案,有花鸟,双喜和“福”字,还有“龙凤呈祥”等,既漂亮又吉祥。只要把糍粑放在印盒里,用手板按一会儿,精美的图案就印在糍粑上了。
正月里拜年,别的可以不带,但糍粑少不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拜年拜年,粑粑上前“,意思是说拜年带上糍粑才成敬意。
糍粑的吃法跟年糕差不多,煎烤炸都行。土家人尤其喜欢把糍粑切成火柴盒般大小,放进甜酒里煮了吃。
糍粑的储藏方法也很简单,直接把糍粑泡在清水里,过几天换一次水,好几个月都不会变质。如果实在担心时间太长糍粑会坏,就把它切成薄片晒干,再用食品袋装着,放进冷藏室,以后炸了吃。
正月来到恩施,走进土家人的厨房,你一定能看到家家户户的水缸里,躺着白花花的糍粑,馋得让人流口水。

打糍粑作文 打糍粑的风俗由来和寓意文案:

“年二十八,打糍粑。”在四川的家乡,流传着打糍粑的传统习俗。每当腊月二十八那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一起打糍粑,那是一派祥和、其乐融融的景象。小孩子们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
去年,我和父母一起到四川的奶奶家过年,亲眼目睹了打糍粑的全过程。
说起打糍粑呀,它的制作工序相当的繁琐。前一天晚上,爷爷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得胀鼓鼓的糯米端上桌来,倒进蒸锅里来蒸。我们则把事先准备好的石盆、木棒拿出来,摆在门外。等屋子里飘满米香时,糯米就粒粒熟透了。把火关掉,把糯米倒入石盆。爸爸和大伯操起两根木棒,往里面使劲一捣,还喊起了号子。
爸爸他们越打越有劲,一起一落,仿佛在演奏一支富有节奏且欢乐流畅的乐曲。那锤子在爸爸手中得心应手,犹如金箍棒在齐天大圣手中舞动,毛笔在王羲之手中挥洒自如,不久,原本缝隙较大的糯米渐渐融为了一团。就这样糯米渐渐成了糊状。刚开始捣还挺轻松,后来,糯米不是颗粒了,十分粘手。一捣下去,就沾着不放。必须捣一下,就沾点水才行。不一会儿,爸爸他们就满头大汗了。看着爸爸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我的心也有些痒痒了,于是我跟爸爸说:“让我来试一试,行吗?”爸爸气喘吁吁地说:“你行吗?”“爸爸,别小瞧人,你就让我试一试吧。”爸爸把木棍递给了我。天啊,太重了吧!拿都拿不动,怎么办呀?刚刚在爸爸面前夸下海口,不能临阵脱逃吧。于是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才勉强地打了一下,就感觉体力不支了,我默默地在心里给自己鼓劲,一下,两下,三下……就这样,我、爸爸、大伯、爷爷,表姐,姑父,一个一个轮着干,如此交替、重复,充分显示出了集体的力量。大家虽然累,却很开心。好不容易干完了,我们都已精疲力尽,汗流浃背,坐在凳子上一动也不想动。
接着,妈妈把打好的面团放在竹筛上,上面铺了一层面粉。妈妈把面团扭成条状,不时揪下一团,我们则把面团做成糍粑。先在手掌心滚成球形,再用手一压,又用大指拇按住中心,顺着中心一边按一边转,不一会儿,就做好了一个。大家忙得不亦乐乎。终于糍粑出炉了,我急忙抢了一个,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呀。如果再蘸到用红糖熬成的汁水里,简直是人间极品。
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地吃着糍粑,妈妈问我:“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打糍粑吗?”
我摇了摇头。
“吃糍粑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人们为纪念楚国大将伍子胥而流传至今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信物,圣洁的食品。打糍粑,吃糍粑即喻示家家团圆、吉祥如意。”妈妈一边吃,一边笑着说。
“年二十八,打糍粑“。吃着美味的糍粑,听着孩童的笑声,感受着节日的气氛,思考着流传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心想:正是我国这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才造就了糍粑这等美食啊。我们一定要继续把它传承下去。家乡的习俗,真好!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打糍粑》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打糍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打糍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