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 文案

2019-03-10 六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  文案

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 文案:

línlíngzhànzàn
yánzhānkēguǒ
甘霖()暂时()
瞻仰()青稞()
)。用音序查字法查
请关注公众号:梅语文
jìnjìngyānyàn)
jùnjǜnyēyè
2020统编版六(下)第四单元测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chèdǐzhíxíngfénshǎopìjìng
wǎngluòpīpíngxīshēngbiāozhì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4分)
坚劲()燕山(
严峻()抽噎()
三、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5分)
“鼎”字共()画,第六画笔画名称是(
“鼎”字,应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鼎”字在字典中
的解释有:①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②借指王位、帝业;③正当,正在;④大。
请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鼎”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人声鼎沸()鼎力相助()问鼎中原()
四、选词填空。(4.5分)
剧烈激烈强烈
1.()的战斗就要开始了,战士们摩拳擦掌,准备和敌人拼个你死我活。
2.一道()的灯光射过来,刺得我睁不开眼睛。
3。我的心()地跳动起来,我用恐怖的眼光看了看报告消息的那个人。
无论……都……虽然……但是……之所以……是因为……
1
4.甜甜同学()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她时刻把班级的
事情放在心上。)谁有困难,她()想办法去帮助。她自己()
苦点儿、累点儿,()心里很踏实。
五、完成句子练习。(8分)
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句子写成一句话。(2分)
①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
②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事物进行了评价,请依照这种形式,从不同
角度对“蜡烛”进行评价。(3分)
橡皮:(1)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不惜耗尽自己的生命。
(2)一心盯着别人的错误,却浪费了自己的青春。
蜡烛:(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幸福是什么?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定义,不同的人也有着不同的理解。李
大钊说:幸福就是寻求革命真理;张思德说:幸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总理说:幸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21世纪小学生
的我说:幸福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3分)
六、根据积累与课文内容完成练习。(10分)
1.默写名句,再根据理解连线。(5分)
(1)______________,无心插柳柳成荫。①光“学”不“行”,终无
益。
(2)良药苦口利于病,_______________。②应注意节约,不要浪费。
(3)树欲静而风不止,_______________。③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
2
在意的.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4)________________,莫把无时当有时。④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
愿而停止的。
(5)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⑤应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
批评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固”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或”的意是___________。“泰山”比喻___________;“鸿毛”比喻
___________。(2分)
3.《为人民服务》文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根据课本内容填空。(8分)
1.《石灰吟》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一首诗,其中抒发了诗人高尚气节
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_____________,为人民的利益______________,我们
这个队伍就一定会___________________。
3.《十六年前的回忆》写的是_________年的事情,是按李大钊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的,条理清
楚,结构严谨。
4.《金色的鱼钩》按照_________的顺序写了长征途中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
的故事,他接受上级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
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贵品质。
八、口语交际。(5分)
7月30日,位于上海市虹口区的一座“生活垃圾分类”展示馆——“彩虹
小屋”建成启用。它通过DIY分类“神器”和“变废为宝”手办作品等寓教于
3
乐、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居民打造一个垃圾分类的示范区。假如你在放学回家的
路上,遇到电视台采访,记者让你谈谈对“彩虹小屋”展示馆的看法,你会怎
么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理解。(24分)
(一)品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7分)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
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嘁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
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
业的信心。
1.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从“没戴眼镜”“乱
蓬蓬的长头发”可见____________,“平静”说明_________________。(2分)
2.选文最后一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1分)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意思转折C.表示解释说明
3.在法庭上,父亲的神情为什么是“非常安定,非常沉着”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这时他心里也许在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7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4
参加救援。6月2日12时,官东
..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
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
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
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选自宋·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注释】①昏怠:昏沉困倦。②辄:往往,每每。③啖:吃。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并释义。(2分)
(1)啖粥而读音:_____义:________(2)食不给音:______义:_______
2.“每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译句是:()(2分)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已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1分)
(三)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10分)
当代英雄——官东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载有454人的“东方之星”客轮,在由南京
驶往重庆途中道遇大风,翻沉在湖北荆州监利县长江大马洲水域。相关部门在
事故发生后,立即组织多方人员奔赴现场,抢救生命。
身为海军工程大学潜水员的官东主动请缨
5
..
身穿负重设备,潜水摸到了沉船的一个房间,发现了一位老人。面对水流湍急、
能见度极低的双重考验,官东一边耐心地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帮她穿戴好装
备,最终成功地将老人救出。这是第一位被他救出的生还者。
14时15分,官东再次下水,在机舱部位搜索到了蜷缩在舱室里的小伙子
——船员陈书涵。陈书涵此时已陷入绝望,体力严重透攴。官东毫不犹豫地将
自己的装备给了他。但由于陈书涵体力消耗巨大,他已无力穿戴。官东便迅速
帮他将装备套在身上,而自己仅靠轻潜装具支撑。官东冒着生命危险,最终将
其送出舱室。
就这样,官东凭借过硬的潜水技术和机敏的临场反应,从倒扣在江中的船
体里成功救出了两名幸存者。
然而,官东在撤退时,却遇到了危险。他身上的信号绳缠住了身体。危急
之下,官东只能迅速割断信号绳,但也因此与水面彻底失去了联系。他在黑漆
漆的舱内摸索了近20分钟,终于找到出舱口。这时,一个暗流瞬间又将他卷入
了深水区。在氧气即将耗尽的情况下,官东果断丢掉所有装具,憋着一口气猛
地往上游。由于上升速度过快,压力骤减,刚出水的官东满脸油污,双眼通红,
鼻孔流血,双耳胀痛难忍。
官东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大家盛赞他的英雄行为。面对采
访的记者,他腼腆地说:“生命高于一切!在当时的情沉下,别说我是一名海
军潜水员,就是普通老百姓都会像我一样去做。”
帅气的外表,英雄的行为,平实的回答,代表了真正有灵魂、有本事、有
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的形象。正像《感动中国》给予官东的颁奖词
——“人们夸你帅,不仅仅指的是面庞”。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请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盛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二到第四自然段,找出文中能概括这部分主要内容的句子,画上“___”。
(2分)
6

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 文案:

参考答案:
一、1,理论观测猜测拍摄考察抵御磁场因素
2.(1)居然(2)果然(3)俨然
3.(1)别出心裁(2)前功尽弃(3)大步流星
二、1.D2.C3.B4.C5.A
三、1.(1)列数字(2)打比方(3)举例子
2.示例:一个人想活下去,就要去设法在患难中找缝子。
3.(1)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网络用语也逐渐发生。
(2)③④②产生
4.胜日寻芳泗水滨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
四、ōfèngchǎgē
2.正好为玩竹节人提供了条件喜悦
3.佩服
4.毛笔杆纳鞋底的线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将鞋线一松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
五、1.(1)兽皮或是动物的筋兽皮
(2)纤维动物性纤维植物性纤维人造纤维更强韧,更具有弹性
2.A
3.(1)√(2)√(3)×(4)√
4.加点词是表示顺序的,可以使文章叙述衣服发展进程时更清晰、更有条理。
5.C
六、略

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 文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一单元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
积累与运用
一、基础知识。(37分)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6分)
chúxī()真热闹。家家门外贴上了红红的duìlián(),屋里贴好了各色的niánhuà()。户户灯火tōnɡxiāo(),不许jiānduàn(),biānpào()声日夜不绝。
2.选择题。(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对的一项是()。(2分)
A.獠牙(liáo)王妃(fēi)演绎(yì)
B.脱缰(jiāng)僧人(sēng)文章(zāng)
C.乌鸦(yā)搅拌(jiǎo)唾沫(tuò)
D.细腻(nì)水缸(gāng)竹筷(kuài)
(2)下列加点的多音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新的一年开始了,万象更(ɡēnɡ)新,人们的精神状态更(ɡènɡ)加饱满。
B.鹅毛大雪铺(pū)天盖地地落下来,不到天黑,马路边的店铺(pù)就关门歇业了。
C.在人们的起哄(hōnɡ)下,他表演了一个小品,逗得大家哄(hǒnɡ)堂大笑。
(3)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展览风筝春连B.糊涂年膏张灯结彩
C.骆驼采绘万不得已D.解释猜想截然不同
(4)“截”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割断,弄断;B.量词,段;C.阻拦。选出它在下列词语中的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2分)
截头去尾()截住他()
一截木头()斩钉截铁()
(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一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阵哄堂大笑。
B.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我们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
C.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象更新,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D.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红而美丽。
(6)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比喻)
B.花生仁脱了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拟人)
C.妈妈的命令,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设问)
D.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拟人)
(7)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请选一选。(4分)
A.元宵节B.清明节C.元日(正月初一)D.寒食节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②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③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8)品味课文语言,选择合适的语言风格,把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北京的春节》的语言风格是(),《腊八粥》的语言风格是(),《藏戏》的语言风格是()。
A.丰富多样,生动传神B.朴素自然,清浅俗白
C.描摹细腻,语言精练
(9)对下列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京的春节》详细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这样写更好地突出了民俗特点。
B.《腊八粥》中,喝粥的场面写得详细,等粥的过程写得简略。
C.《十五夜望月》描写的是中秋节的景物,诗句“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D.《藏戏》开头的三个自然段运用反问和排比,写出了藏戏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三五天的特点。
3.按要求进行句子练习。(4分)
(1)北京的春节真是十分热闹非凡呀!(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纯洁;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威严;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柔顺。(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文内容回顾。(6分)
这一单元,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感受到了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________画。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__________、逛庙会、__________;每当夏季之夜仰望牵牛星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了《古诗十九首》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藏戏呢,更是别具特色,它那______________的脸谱、______________的动作和唱腔,吸引着我们去看一看。
阅读与欣赏
二、阅读实践(28分)
(一)古诗阅读。(10分)
九日登高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①,他席②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注释】①望乡台:古代出征或流落在外乡的人,往往登高或登土台,眺望家乡,这种台称为望乡台。②他席:别人的酒席。这里指为友人送行的酒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他乡:________________那: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描写的是中华传统节日__________节的情景,请在诗中用“”画出这一天的习俗。(2分)
3.对诗的三四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心中已经厌烦了客居南方的各种愁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怎么还要从北方飞来呢?
B.我已经厌倦了南方的人情,感到很困苦,想北归不得,鸿雁你是从北方哪里飞来的呢?
4.诗人用鸿雁从北方飞来与自己北归不得形成强烈对比,把内心情感融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之中,抒发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
5.因为一个援助项目,王小明的爸爸来到非洲工作,一到过节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想念祖国和亲人,每当这时就会吟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2分)
(二)现代文阅读。(18分)
除夕夜的年夜饭、守岁酒(节选)
除夕的年夜饭,既是一年辛苦忙碌、辞别旧岁的重要时刻,又是具有迎接新年、祈望将来的特殊意义,当全家老少合家团聚、共进年夜饭的时候,其乐融融,洋洋得意,自不必细说。在上海的风俗中,年夜饭这顿丰宴,同样很隆重。年夜饭的菜肴,上海人很讲究好名堂。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果类中的柑子,是除夕不可缺少的食物,俗语说:“除夕吃红柑,一年四季保平安。”还要吃些芋头,即芋艿,上海人有谚语说是:“除夕吃芋头,一年四季不犯愁。”另外,吃豌豆,因为豌豆又名安乐菜,和长生果之类同样都是很吉利的名称。至于上海旧俗说除夕吃饭不宜淘汤,传说如果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在年夜饭之后,饭菜虽撤去,但守岁酒和果品之类却是一直要吃到第二年的。关于守岁酒,表达了一年伊始的辞旧迎新之情:“岁阴穷暮纪,献节启新芳。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按旧俗,在除夕子夜时分,上海人各家要“接灶君”。“接灶君”就是把灶神从天上接回家来。届时,家里男主人换衣服,上供物,焚香燃烛于灶前。“接灶君”完毕,家中主人亲自关上大门,门上贴有“封门大吉”的红纸。这时实际上已是年夜结束了。待到拂晓鸡鸣时,换贴“开门大吉”的红纸,家家赶紧燃放起爆竹,“砰啪!”“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响声此起彼伏,连续不断,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无稽之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先后介绍了上海人家的年夜习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对__________的介绍最详细,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突出了上海年俗的特别之处。(10分)
3.关于“守岁酒”,文中引用了唐诗《守岁》。有关新年(或其他节日)的诗词,我也积累了一些。比如《________》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通过比较本文和老舍笔下的《北京的春节》,可知以下选项中描述“上海的除夕夜”的是(),描述“北京的除夕夜”的是(),两篇文章的相同点是()。(多选)(3分)
A.年夜饭除了丰富,还体现地方特色
B.饭菜名堂多,求吉利
C.人人穿新衣,门外贴对联,屋里贴年画
D.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
E.接灶君,关大门,贴“封门大吉”
F.换贴“开门大吉”,燃放爆竹
G.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情趣盎然
H.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I.按时间顺序,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写过春节的习俗
习作与表达
三、习作。(35分)
1.语文与生活。(5分)
话题:移风易俗之我见,有些古老的风俗不符合时代精神,传递的并不是正能量。你觉得家乡的哪一个传统习俗有改变的必要?请发表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乐作文。(30分)
每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在你的印象中,家乡最有特色的风俗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观察,并通过调查、访问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答案
一、1.除夕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鞭炮2.(1)B
(2)C(3)D(4)ACBA(5)C(6)C(7)①C②A③D④B(8)BCA(9)B
3.(1)北京的春节真是热闹非凡呀!
(2)示例:京剧脸谱中,红色脸谱表示忠勇,如关羽;黑色脸谱表示正直,如包拯;白色脸谱表示奸诈,如曹操。4.风情放鞭炮看花灯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五颜六色丰富多彩
二、(一)1.异乡怎么2.重阳望乡送客3.A
4.浓浓的思乡5.示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1.没有根据的说法。文中指“除夕吃饭淘汤,第二年会遭到雨淋”这种说法没根据。2.吃年夜饭喝守岁酒接灶君贴红纸燃爆竹吃年夜饭吃发芽豆和黄豆芽吃柑子吃芋头吃豌豆3.示例: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GHI
三、1.示例:清明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烧纸祭奠先人的风俗。这种风俗不仅破坏了环境,还有可能会引发火灾。纪念先人的方法有很多,如扫墓、献花等,希望大家崇尚更健康更合理的纪念方式。

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 文案: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基础训练营(3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正月(zhēnɡ)掺和(cān)翡翠(fěi)水浒传(hǔ)
B.骡马(lǘ)似的(shì)藏戏(zànɡ)吞咽(yàn)
C.搅和(huo)汤匙(chí)嘟囔(nɑnɡ)哄堂大笑(hōnɡ)
2.读拼音,写词语。(8分)
北京的春节真热闹!腊八这天,家家都会áolàbāzhōu
()。除夕夜家家dēnɡhuǒtōnɡxiāo(),
biānpào()声日夜不绝。yuándàn()这天,男人们午前到qīnqi()家、朋友家bàinián(),而小孩子最喜欢逛庙会,因为庙会上有sàijiàochē()和sàiluòtuo()的。
3.选字组词。(6分)
水()()刑()洁()索
搅()陪()凉()牵()
元()()售云()()夜
4.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5分)
万()()新()()不同万不()()
()灯()彩()()分文两()三()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饮食风俗虽然____________,但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大团结的心是相同的。
5.在下列句子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1)过新年,小孩子()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玩意儿,()可以放鞭炮。
(2)这()粥,()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3)今日腊八粥的颜色()是深褐色,()枣子同赤豆搁多了。
(4)春节()很快乐,()一眨眼工夫就过去了。
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11分)
7.日积月累。(8分)
(1)你知道下列古诗与哪个节日有关吗?这些节日有什么风俗习惯?请连一连。(4分)
《寒食》春节赏月、吃月饼
《十五夜望月》七夕节禁火、吃生食
《迢迢牵牛星》寒食节贴对联、贴年画
《元日》中秋节穿针乞巧
(2)根据语境填写诗句。(4分)
①“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我还能写两句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寒食》一诗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明了这一点。
③传说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能会面。《迢迢牵牛星》一诗中描写织女思念牛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语言实践。(3分)
过年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收到了不少压岁钱。有人拿钱去买烟花爆竹玩。请结合当前我市禁燃烟花爆竹的规定,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8分)
9.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________。本文按________顺序介绍了老北京春节的风俗。
(2)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藏戏的开山鼻祖。
(3)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腊八粥》的作者是__________,课文写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件事。
(四)阅读检阅台(19分)
(一)
【材料一】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端午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三条信息。(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二】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端午日
沈从文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
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的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的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2.文中加点的三个“莫不”的作用: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________,涉及面之________,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度端午节的__________。(3分)
13.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能否换成括号里的?为什么?(4分)
(1)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练,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4分)
(1)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观众的反应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百花园(30分)
16.我们祖国有许多传统的节日: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相信这些节日一定曾留给你许多美好的回忆。请选择一个传统节日,把节日中发生的某件事写下来。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1.C
2.熬腊八粥灯火通宵鞭炮元旦亲戚拜年
赛轿车赛骆驼
3.饺绞皎绞拌伴拌绊
宵销霄宵
4.象更截然得已张结身无面刀
(1)张灯结彩万象更新(2)万不得已
(3)截然不同
5.(1)不但而且(2)不是而是
(3)之所以是因为(4)虽然但是
6.(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示例: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二、7.(1)
(2)①不知秋思落谁家
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③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8.示例:燃放烟花爆竹虽然能营造喜庆的气氛,但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同事燃放烟花爆竹还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我们不如将过年的压岁钱攒起来买一些有用的书籍,也可以捐一些给有困难的人。
三、9.(1)老舍时间
(2)活化石唐东杰布
(3)万事如意年年高
(4)沈从文等粥喝粥
四、(一)10.(1)中小学生上网的目的主要是娱乐和学习。
(2)大部分学生10岁以前就开始“触网”。
(3)超过八成的中小学生每天都上网且大部分上网时间
较长。
11.示例:乐乐,手机确实很好玩,但是我们不能过度玩手机啊。那样既影响了学习,又伤身体,还会淡化亲人间的情感,甚至可能还会误入歧途,你说呢?
(二)12.多广盛况
13.(1)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的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的,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的。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2)不能。“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挥动”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14.主要写了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三个
场面。
15.(1)示例:船头的带头人,挥动着手中的小令旗,嘴里大声地叫喊:“一二,一二……”桨手们齐声应和。锣鼓声、呐喊声,响彻天空。
(2)示例:岸边的人们为选手们呐喊助威,发出震耳欲聋的加油声。
五、16.思路点拨:首先,写自己经历过的真实的事,真实的事才能打动读者。其次,注意事情内容与节日风俗的关联。第三,要能从事情中发现积极意义,并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例文略。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统编版语文测试卷1》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