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 文案

2019-03-10 六年级作文 类别:诗歌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  文案

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 文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第2讲先秦诗歌(无答案)全国通用
《诗经》
?整体情况共篇,又称《》或“”。汉代开始将其称为
《》,名称沿用至今。收集了从到大约年间的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主义文学的源头。
?关于成因1.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汉书》
2.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国语》
3.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
?分类《诗经》按音乐分类,《诗经》分为、、三大类。
“风”根据采集地方的不同分为国风。是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共160篇,我们把它理解为民歌就可以了。
“雅”是指宫廷音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31篇,《》
74篇,共105篇。
“颂”是祭祀音乐,分为《》31篇,《》5篇,《》
4篇,共40篇。
《诗经》在在表现手法上的分类。
第一类叫做“”,就是铺陈直叙。
第二类叫做“”,就是以彼物比此物。
第三类叫做“”,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以上风、雅、颂、赋、比、兴合称为“”。
?高频考点
国风·周南·关雎笔记区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屈原屈原(前340—前278),原姓芈(mǐ),名平,又名正则,字原,号灵均,
末期国人。我国最早的主义诗人。代表作:《离骚》《九歌》等。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后因楚国国都被秦军攻破,屈原自沉汨罗江。人们如今在传统节日节,通过等方式纪念屈原。
?楚辞屈原是楚国人,创作时又长期被贬谪在楚国湘水一带,因此他的诗歌多用楚地的方言写成,并且大量地借助了对楚国的山水、植物、传说中的神巫等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因此使诗歌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体裁,即“楚辞体”。
《》是屈原的代表作,是他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西汉时期,整理编辑了屈原以及其学生宋玉等人的作品,形成了诗集《楚辞》,主要包括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作品。
《楚辞》是继《》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中族文学史上第一部主义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抒情诗歌的先河。后世人们常把《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的《离骚》并举,作为文学的代称,即“”。
?高频考点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课后作业(1-3题每空0.5分,4-8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诗经》共篇,收集了从到大约
年间的诗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诗经》按照音乐可以分为、、三类,按照写作手法可以分为、、三类,它们六种合称为
“”。其中,“风”采集自民间个诸侯国,“雅”分为《》和《》,“颂”分为《》《》《》三大类。
3.《诗经》是我国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是我国主义文学的源头。是时期编写而成。人们用其中的“风骚”代指文学,“风”指《》,“骚”指《》。《楚辞》中,《离骚》是楚国(作者)所写的政治抒情诗。
4.投我以桃,。他山之石,。
5.关关雎鸠,。窈窕淑女,。
6.蒹葭苍苍,。所谓伊人,。。
7.举世皆浊我独清,。
8.路曼曼其修远兮,。

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 文案:

1、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2、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4、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5、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着作。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6、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7、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0、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11、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对志向的不懈追求。
12、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马上点标题下“小升初”关注可获取更多教育经验、方法、学习资料,每天更新哟!)
14、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15、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16、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17.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8.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19.中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20.“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21.“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22.“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23.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
这类考试的时候常考:谈一下某句话中哪个字或者词用得好,为什么。
24.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5.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着有《王子安集》。
26.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27.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28.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着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29.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30.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31.唐诗中: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32.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3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35.至圣孔子(圣人)、亚圣孟子、宗圣曾子、书圣王羲之·晋、画圣吴道子·唐、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茶圣陆羽·唐、药圣李时珍·明、医圣张仲景·东汉、草圣张旭·唐、药王孙思邈·唐、田园诗人陶渊明·晋、诗歌之父屈原·战国、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36.《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楚辞》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代第二部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收集而成。主要有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第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宋玉等人作品。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端午节吃粽子,就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 文案:

1、中国古代神话非常丰富,其中以《山海经》中为最多。
2、西汉时期,由司马迁写的《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宋词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4、中国最早的字典叫《说文解字》,作者是许慎,这是第一部按部首归类的字典,这种归类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5、清乾隆年间,皇帝下令编撰了一部中国最大的丛书,收录了18世纪以前3000多种重要著作。全书共230万页,连接在一起,足够绕地球赤道一圈有余,这部丛书叫《四库全书》。
6、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共有305篇,也叫“诗三百”。
7、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楚辞《离骚》。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朝词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
9、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李清照。
10、元杂剧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他的主要作品是《窦娥冤》。
11、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表达了对志向的不懈追求。
12、陶渊明《桃花源记》写了一个理想的世界,那儿与外面的世界隔绝,人们过着安宁、幸福的生活。
13、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是诗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4、唐代李白被人称为“谪仙”、“诗仙”。
15、李白,字太白,世称“诗仙”“千古一诗人”。
16、唐代杜甫的诗被大家看作“诗史”。其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
17.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很有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8.毛泽东代表作《沁园春·雪》《长征》。
19.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20.知音”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俞伯牙、钟子期的故事。
21.“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22.“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诗书礼易春秋)
23.古诗名句中点字成金的事例: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
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中“闹”字。
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敲”字,即推敲典故的来历 。这类考试的时候常考:谈一下某句话中哪个字或者词用得好,为什么。
24.陶渊明,名潜,字渊明,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5.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唐代文学家,有抒情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阁序》。著有《王子安集》。
26.杨炯,初唐四杰之首,名作有《从军行》。
27.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长安古意》。
28.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为《在狱咏蝉》,另有著名的《讨武檄》,作品集为《临海集》。
29.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唐代诗人。所作《回乡偶书》(七绝),为传诵名篇。
30.王之焕,字季陵,唐代诗人。他的《凉州词》、《登鹳鹊楼》是唐代绝句珍品。
31.唐诗中: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唐诗中风格迥异。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
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32.宋词一般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代表词人是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 代表词人是李清照、柳永等。
当时流传有:柳郎(柳永)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33.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 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认为在特定时期代表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楚辞、汉赋、六代骈文、唐诗、宋词、元曲。(补充:明清小说。)其中唐诗、宋词、元曲并称于世。
汉赋代表作:班固《两都赋》、曹植《洛神赋》。
骈文也称四六文,兴于南北朝,盛于唐宋。代表作:刘勰《文心雕龙》、王勃《滕王阁序》。
34.清·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其中有两个典故:项羽破釜沉舟,勾践卧薪尝胆。蒲松龄代表作《聊斋志异》。
35.至圣孔子(圣人)、 亚圣孟子、 宗圣曾子、 书圣王羲之·晋、画圣吴道子·唐 、词圣苏轼、文圣欧阳修 、茶圣陆羽·唐 、药圣李时珍·明、医圣张仲景·东汉、 草圣张旭·唐、 药王孙思邈·唐、 田园诗人陶渊明·晋、诗歌之父屈原·战国 、 历史之父司马迁·西汉。
36.《诗经》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由孔子修编。共收入诗歌305首,古称“诗三百”。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开端。
《诗经》与《楚辞》并称“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源头。
《汉书》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论语》是中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编辑而成,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司马迁《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史界誉为“实录、信史”巨著。
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高度概括史学、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孙武《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藏族叙事诗《格萨尔王传》我国最长的史诗。
鲁迅《狂人日记》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代表作有《阿Q正传》,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郭沫若《女神》中国第一部新诗集。
37.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将\"四书\"、\"五经\"合称为《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历代读书人的必读书。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38.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39.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
40.“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的说法缘自明代茅坤编定的一本书《唐宋八大家文钞》。
41.三国时期“三曹”指曹操、曹丕和曹植三父子。 集中体现“建安风骨”特点的代表作家。
北宋时期“三苏”指苏洵、苏轼和苏辙三父子。
三班:汉朝史学家、政治家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其中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史学家。
书法史上“二王”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42.鲁迅:“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
《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时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现在已成了一门“红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很多的诗词。并在第四十八回借香菱之口对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作了精采的评论,认为诗中“直”、“圆”两字精妙,将大漠景色写得异常鲜明。第五十回中 , 王熙风这样的俗人也可以说出“一夜间北风紧”这诗般的句子。
43.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保尔·柯察金。其它人物还有冬妮亚、朱赫来、丽达等。
44.苏联作家高耳基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5.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元·施耐庵,作品人物有“花和尚”鲁智深, “豹子头”林冲。
《三国演义》元·罗贯中《西游记》明·吴承恩《红楼梦》清·曹雪芹
46.名著心血知多少?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锲而不舍、呕心沥血,才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著。事业的成功在于恒心和毅力,
让我们学习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吧!
司马迁《史记》15年 班固《汉书》25年 王充《论衡》31年 许慎《说文解字》22年司马光《资治通鉴》19年 沈括《梦溪笔谈》9年 李时珍《本草纲目》27年
蒲松龄《聊斋志异》20年 徐宏祖《徐霞客游记》34年
宋应星《开工天物》20年 曹雪芹《红楼梦》10年 孔尚任《桃花扇》15年
达尔文《物种起源》20年 歌德《浮士德》60年
47.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写了三位名人: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代表作《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和《月光曲》等。双耳失聪对于一
个作曲家是多么残酷的打击,
但他不向厄运低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家,世界最伟大雕塑家之一。与达·芬奇,拉斐尔并列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作品有著名的雕塑《大卫》。
列夫·托尔斯泰,俄国文学泰斗。 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作品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48.外国文学大师:
塞万提斯,西班牙伟大作家,世界名著《堂吉诃德》.
莎士比亚,英国伟大戏剧家,作品有《罗米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等。马克思称他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歌德,德国最伟大诗人,文学泰斗。作品《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作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自由颂》《叶甫根尼·奥涅金》等。
雨果,法国伟大作家,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巴尔扎克,法国伟大作家,作品总名《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泰戈尔,印度诗圣,作品《飞鸟集》《园丁集》。
海明威,美国作家,作品《老人与海》。
49.世界著名童话作家
丹麦作家安徒生,作品《海的女儿》《丑小鸭》.
德国作家格林兄弟,作品《灰姑娘》《小红帽》《白雪公主》。
50.律诗分为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尾联(七、八句)。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5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52.古代四大美人:西施(沉鱼)西施浣沙、王昭君(落雁)昭君出塞、杨玉环(闭月)贵妃醉酒、貂蝉(羞花)貂蝉拜月。
53.古称“三教九流”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九流指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十家指在上述九流的基础上再加上小说家。
54.中国历史朝代:三黄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东本晋,南北隋唐和五代,南宋之后元明清。
55.航天英雄:杨利伟(神五)。聂海胜、费俊龙(神六)。
56.城市别称:
福州(榕城) 、泉城(济南) 、春城(昆明) 、成都(蓉城、锦城) 、广州(羊城、花城) 、日光城(拉萨) 、水城(苏州) 、冰城(哈尔滨)
57.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
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岁寒三友:松竹梅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长城著名三关: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江南三大名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与山西鹳雀楼并称中国四大名楼。
文学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

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 文案:

小升初语文重点十篇短文文言文(常考)
—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未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符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
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
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
—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
【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②反:同“返”,回,归;③全:保全;④复:又。
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
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
【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③异:奇怪;④然:这样。
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别类》)
【注释】
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为:造;②以:用;③善:好;④益:更加。
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
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
—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
【注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
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
—功名—
【原文】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①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②其所以归。强令之笑不乐;强令之哭不悲;强令之为道也,可以成小,而不可以成大。
【注释】
①归:归顺,归附。②务:致力。
【参考译文】
水泉很深,鱼鳖就会游向那里,树木繁盛,飞鸟就会飞向那里,百草茂密,禽兽就会奔向那里,君主贤明,豪杰就会归依他。所以,圣明的君主不勉强使人们归依,而是尽力创造使人们归依的条件。强制出来的笑不快乐,强制出来的哭不悲哀,强制命令这种作法只可以成就虚名,而不能成就大业。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则:那么;②盛:茂盛;③所以:……的原因;④令:让,叫。
2.翻译:
人主贤则豪杰归之。
君主贤明,那么豪杰就归附他。
3.上文开头三句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说明生物生存和繁衍必须要有基本的生存环境条件作保障,同时也说明了自然界各生物间有着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目贵明—
【原文】
目贵①明②,耳贵聪③,心贵智④。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辏⑤并进⑥,则明不可塞⑦。
(选自《管子?九守》)
【注释】
①贵:以……为贵。②明:聪明,这里指明查(则明不可塞。)③聪:听力好。④智:思维敏捷。⑤辐辏:车轮的辐条。⑥进:这里指向中间集中。
【文言知识】
释“并”:上文“辐辏并进”中的“并”,指“全都”、“一起”、“一齐”、“一同”句意为车轮的轴条一起向车轮中心的圆木集中,比喻目、耳、心一起使用。又,“万箭并发,城中如雨”,意为一万支箭一齐发射,城内如同下雨。又,“五人并行”,意为五个人一同行走。又,“德才并佳,人主任之”,意为品德与才能都好,国君就任用他。
【参考译文】
眼睛贵在明辨事物,耳朵贵在听觉灵敏,心思贵在思维敏捷。(若能)用天下人的眼睛观察事物,就能没什么看不见;用天下人的耳朵探听消息,就能没有什么事不知道;用天下人的心思思考问题,就能没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情报来源丰富,像车轮的辐条一样向中间集中,(君主)就能明察一切,而不受蒙蔽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贵:以……为贵;②聪:听力好;③智:思维敏捷;④塞:受蒙蔽。
2.翻译:
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译文:用天下人的心智思考问题,就能无所不知。
3.与引文内容相关的成语是:耳聪目明,其意思是听得清楚,看得分明,形容感觉灵敏。
—自知之明—
【原文】
自知者①不怨②人,知命③者不怨天;怨人者穷④,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注释】
①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②怨:埋怨。③知命:懂得命运。④穷:走投无路。⑤无志:没有见识。⑥失:过失,过错。⑦反:反而。⑧岂:难道。⑨迂:拘泥守旧,不合时宜。
【文言知识】
释“君子”与“小人”“君子”与“小人”在西周及春秋时期是指贵族统治者和被统治的劳动百姓。《国语》上说:“君子务治,小人务力。”意为君子致力于统治,小人致力于苦力。到了春秋末期及以后,“君子”指道德高尚的人,“小人”指道德卑劣的人。古语有“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意为君子心胸宽阔,小人时常忧愁。《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为君子懂得仁义,小人只懂得利益。成语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意为用小人的心思猜度君子的思想。
【参考译文】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从来是淡定自若而不惊恐,小人则是常常惊咋而不镇定。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知:认识;②岂:难道;③道:遵循;④怪:异端。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为:给;②如故:像先前一样;③鸣:叫声;
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语文讲义-小升初备考文学常识讲先秦(无答案)全国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