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读《1937:屠城》有感作文 1937年屠杀事件文案

2019-03-08 六年级作文 类别:想象 4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1937:屠城》有感作文 1937年屠杀事件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1937:屠城》有感作文  1937年屠杀事件文案

读《1937:屠城》有感作文 1937年屠杀事件文案:

日军不仅用了刀、枪杀人,还用各种残忍的方法,火烧、活埋,用刺刀刺绑在木柱上的人。他们不这样做,还举行了杀人比赛,人杀人是多么地不可思义,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何况是人。这种事不是长着人心的人能干得出来的,只有披着人皮的恶魔才能干得出来。
当我读到:两个少尉在会面时这样说--野田:“喂,我是105人,你呢?”向井:“我是106人!”两个人哈哈大笑时,我的心被震撼了,两个人加起来一共是211条人命。我不敢相信,世间居然有人以杀人为乐,日军根本就不把中国人当做人来对待,而把中国人视为鸡狗,可以任意斩杀,杀了人还能笑得出来,他们不是杀一、二个人,而是一大群人。他们欠我们中国人一笔血债,那笔血债总是要还的。
果然,当我读到后面时,书上说了那两个杀人狂魔在法庭上已经没有了十年前的勇气承认自己的所做所为,敢做不敢当,但铁证如山,他们都被“判处死刑,执行枪决。”看到这里,我终于得吐了一口恶气,那几百人的血债他们终于还上了,只要他们做了坏事,肯定得到报应。
我合上书时,我的心里有许多种滋味,我悲痛、我愤慨。在此,我要对同学们说,勿忘国耻,兴我中华,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读《1937:屠城》有感作文 1937年屠杀事件文案:

1937年12月13日,日军进占南京城,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师团长谷寿夫等法西斯分子的指挥下,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惨绝人寰的大规模屠杀。日军占领上海后,直逼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日军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在南京地区烧杀淫掠无所不为。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后来发表的《远东国际法庭判决书》中写道:“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纵的野蛮人似的来污辱这个城市”,他们“单独的或者二、三人为一小集团在全市游荡,实行杀人、强奸、抢劫、放火”,终至在大街小巷都横陈被害者的尸体。“江边流水尽为之赤,城内外所有河渠、沟壑无不填满尸体”。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日军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的大屠杀,中国军民被枪杀和活埋者达30多万人。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个人观点:1。南京是当时国民政府首都,攻克南京,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的首都,对于日本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值得庆祝的事情。由于日本在战争中是侵略者,不需要维护什么亲民的形象,因此高层会纵容基层军官和士兵尽情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包括抢劫、强奸、杀人。2。有说法认为,南京沦陷后,许多士兵将武器军服一扔,混入平民,日本人无法区分。而混迹在平民中的士兵是非常可怕的,一旦有人组织就会立即组成强大的反抗武装。因此日军进行了有组织、有步骤、大规模的屠杀。3。大屠杀可以起到震慑敌人的效果。不论如何宣传中国人顽强、不惧强敌,在残酷的杀戮面前,相当数量的,只要不是处于热血贲张的年龄的年轻人,上有老下有小、拖家带口的小老百姓,还是会选择老老实实地去做良民。意志强一些的,可能会为抵抗斗争做悄悄做些帮助,而意志弱一些的,可能就做了汉奸。另外,也可以削弱其它战略重镇的抵抗意志。4。与纳粹仇视犹太人类似,当时的日本对中国人也有一定的蔑视倾向,认为劣等民族应当被消灭。5。在当时的环境下,对“人”的重视还不像现在这么强烈,在“绞肉机”一样的战场上,死个万把人简直太司空见惯了,不像现在这样死个几百人就要举国哀悼,因此三十万人的屠杀数量在侵略军眼里并不是什么需要三四而后行的事情。——总之,历史已经过去,仇恨解决不了问题,“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能寄希望于敌人的仁慈来保护自己的生命,自己强大了自然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了。

读《1937:屠城》有感作文 1937年屠杀事件文案:

今天,我看了《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令我十分的震惊和愤慨。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门在经过了二十多天的轰炸后,终于抵挡不住炮弹的威力,被日本兵攻破了。
日本兵攻破了城门之后,肆意烧杀掠夺,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他们把已经放下武器投降的中国军人赶进一个大坑里,分一千人,五千人一组进行疯狂屠杀,总共杀了近6万人,他们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更是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对还在血泊中垂死挣扎的人,直接用刺刀刺死。
日本兵还在城中举行了杀人比赛,将人头割下绑在南京城门的铁丝网上,整个南京城一时血流成河,惨绝人寰。
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日本兵踹开了一户民宅的大门,冲了进去,里面的人惊恐地站了起来。这时,无情的枪声响了起来,所有的人都中弹倒地,只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小女孩在母亲的怀里无助的哭泣,其中一个日本兵缓缓地向小女孩走了过去。我原以为这个日本兵要放过这个小女孩,可没想到这个日本兵竟奸笑着,向小女孩的手里扔了一个手榴弹便跑出了门外,只听“轰”的一声,一个两岁的生命就这样被那个禽兽不如的日本兵结束了。看到这里,我气愤极了,真想冲进去用机关枪狠狠地打死这些万恶的日本兵。
愤慨之余,我不禁疑惑起来:为什么外国可以肆意欺负我国,而国人却丝毫没有抵抗力,军人也无力反击呢?
良久之后,我得到了答案:正是因为当时我们的国力太衰弱了,试问,如果当时中国国力强盛,还有哪个国家敢欺负我们?
想到这儿,我暗暗鼓劲,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使国力更加强盛。

读《1937:屠城》有感作文 1937年屠杀事件文案:

《不能忘却的历史》
1937至1945年间我国的南京被日军占领后遭受了日军的大面积屠杀,仅仅8年的时间,屠杀人数高达30万余人,这一段历史已经成为说有的华夏儿女不能忘却的历史……
昨天,班主任周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虽然这个纪录片是老式黑白片,但是也无法掩盖日军的凶残和残暴,那个纪录片里面南京市民都十分恐慌,每一个日军捉住一名南京的市民就当活靶子一样—任意的厮杀。那时的河已经不是往日的河流了,而是真真正正的血河,河流两边是堆积如山的尸体。看到这一幕幕都让人毛骨悚然。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名日本军官手提着南京市民的头。纪录片里面到处都是厮杀声、哭喊声,丧心病狂的日本人几乎是见一个杀一个,只见一名手握步枪的日本军官,成功的又消灭了一名南京市民,兴致冲冲的提着他的头,手举得高高的,向其他的日本士兵威武炫耀,其他的士兵也不甘示弱,学着他的样子,也提着南京市民的头举得高高的,而这个兴致也是一时的,过后那些士兵把人头随手一扔。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都凉了:难道我们的生命就那么的随意吗?
日本军的厮杀还远远不止这些,他们把市民们捆起来,用小卡车载他们到已经挖好大坑的地点,再让市民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最后把土盖上活埋他们,可是最让我心酸的是刨土的竟是他们的同胞,只见旁边的日军不时发出奸笑。日军的厮杀不仅仅在年轻人身上,同样也在老年人和幼儿上。日军在看到老年人时,脸上没一丝怜惜,只是一枪结束了一个生命。当时我不由在心中暗暗的骂到:日军真是禽兽不如,一点良心都没有。
回家的途中我一直在想:世上少一场战争,一定会造福一代人的。让我们一起加入期盼世界和平的行列中吧!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
熬夜看完这本小书,因为是电子版,所以不觉得厚重,可是制作者黑底白字的独具匠心,让我的眼睛持续疼痛着。
作者的文笔实在很一般,连他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目来做都没有说清楚,仿佛只是友人的提醒触动了他,于是开始走访,去揭开幸存者的伤疤,用有猎奇意味的笔法展现给后人。文中用得最多的是感叹号,让人觉得感情太多,多得浪费。
想想这本书是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的,在前面几章讲国民党军队时,我不得不怀疑作者的立场,但是幸好,他保持了中立的叙述态度,这点是值得赞赏的。作者犹如亲历了国民党军队崩溃的前夕,如这段:
陈颐鼎布置警卫排在山头上放好哨,叮嘱说,“日军往南京去,不要睬他,只监视,不鸣枪,天黑我们往茅山方向去。”
到底是纪实还是小说,读起来十分尴尬。
书中记述了一位日本老先生,每年清明亲自来南京手植花木,称为绿色祭奠,以此向中国人民谢罪,一直持续了6年,他去世之后,夫人代为忏悔。不知现在还在坚持否。也许是我的心太阴暗了,看到这一段,疑心老先生是想谢罪,也是想用绿色掩盖那无主的荒坟,甚而抹去关于屠杀的记忆。然而花木越茂盛,证明泥土中国人的鲜血越多。“9·11”事件中有一架飞机,乘客们与恐怖分子搏斗后,没有撞向五角大楼就坠机了,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拍摄的《93号航班》结尾处,坠机地点化为一片葱绿的草地。想起梁朝伟的《风沙》,“还会有什么痛,能够比废墟的绿更鲜明?”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变化不落于俗套,偶有悬念骤生,波澜迭起,出人意外,事件的发展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构思。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