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文案

2019-03-07 五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文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文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二班现有学生2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还有一部分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
2.积极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的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3.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批改好作业,以积极认真的态度来影响学生,提高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
4.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以激励表扬的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展开竞争,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全班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进度表周次时间单元教学内容备注13.2-3.6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课时观察物体2课时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练习课2、5倍数的特征23.9-3.133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的特征整理复习33.16单元检测单元检测3.17-3.20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43.23-3.27练习课体积与体积单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容积和容积单位53.30-4.3整理与复习实践活动课探索图形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产生及意义64.7-4.10单元检测分数与除法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应用真分数与假分数74.13-4.17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练习课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应用84.20-4.24约分约分(练习课)最小公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通分94.27-4.30期中考试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练习课)105.4-5.8整理和复习单元检测单元检测图形的运动旋转旋转(练习课)115.11-5.15描述图形的运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125.18-5.22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练习课实践活动课打电话135.24-5.29单元检测单元检测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找次品找次品146.1总复习练习课6.2-6.5因数与倍数分数156.8-6.12图形与几何统计166.15-6.19专项复习176.23-6.6.26期末复习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文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1人,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课外作业完成得不够理想,学生的书写状况有很多不理想,上课主动听讲、积极大胆发言的个性养成的不够好。少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看,思维的主动性不突出,逻辑能力很差,发散能力不理想。学习困难的学生占有少部分,他们的特点是: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好,上课走神、不认真听讲、或者说根本就听不懂上课内容,缺乏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要因地制宜,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课堂上安排一些简单的问题专供他们回答,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及时表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使后进赶先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2.掌握因数与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生活中有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前后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好、中、差生做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辅助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并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关注学生智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小班化教育在农村的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5.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而准备。
6.认真写好每节课后的反思。
六、课时安排
(一)观察物体(三)(2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7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3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2课时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探索图形(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
1.分数的意义…………………………………………2课时
2.分数与除法…………………………………………2课时
3.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
4.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5.约分…………………………………………………4课时
6.通分…………………………………………………4课时
7.分数与小数的互化…………………………………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图形的运动(三)(3课时)
(六)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折线统计图(3课时)
(八)数学广角——找次品(2课时)
(九)总复习(4课时)
课题观察物体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谜语导入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合作探究(一)整体观察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3、解释应用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解释说明。(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拓展应用1、做教科书例2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教学后记
课题观察物体课型新授课备课人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创境激疑一、谜语导入请同学们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板书)合作探究(一)整体观察1、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学生观察并提问:你观察到的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学生汇报交流。学生自由走动,观察。汇报交流。3、解释应用教师出示两个正方体的立体图,一个有虚线,另一个没有。提问:谁能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正方体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解释说明。(二)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出示例1)1、教师提问: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图形,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学生离开座位自由观察。2、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总结学生的发言: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拓展应用1、做教科书例22、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总结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作业布置兴趣探索,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
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或正方体相对的面
教学后记
2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1)
学习内容认识因数和倍数(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第1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方法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10÷5=16÷2=12÷3=100÷25=150×4=220÷4=18×4=25×4=24×3=20×86=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2.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教师同时板书。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3、9、15、21、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1)48是6的倍数。(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2)
学习内容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第1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方法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20÷4=56×3=18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新课讲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教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教师:为什么找不完?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3的倍数有:3,6,9,12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5的倍数有:5,10,15,20,……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教学反思
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内容2、5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第1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教具运用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吗?你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是否是2或5的倍数。不信可以试试看。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吗?学了今天的知识,你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板书课题:2和5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3)你们找的数和老师找的相同吗?(课件出示百数表)(4)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请你写一个多位数,并且是5的倍数。(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是不是5的倍数。(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过渡:那172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2.探索2的倍数特征(1)猜一猜: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2)课件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小组合作找出所有2的倍数)(3)汇报后,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看看你刚才的猜测是不是正确。(4)归纳: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5)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6)填一填: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3.奇数、偶数的再认识自然数按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大类,2的倍数都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就是奇数。4.那么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1)在5的倍数中找出2的倍数;(2)在2的倍数中找到5的倍数。比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都是看什么?结论: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课堂小结】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吗?现在老师说数,请同学们判断出它是不是5或2的倍数。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1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学习内容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第1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11页练习三的第3~6题)第1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教具运用课件教学方法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3241533452460986756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新课讲授】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3×1=33×2=63×3=93×4=123×5=153×6=183×7=213×8=243×9=273×10=30……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12→2115→5118→8124→4227→72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2105421612992319876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3402500312722967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1435451003328767488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2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教学反思
第3课时练习课
学习内容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7~12题)第1课时课型练习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熟练应用2、3、5倍数的特征进行判断。2.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3.感受知识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会正确判断2、3、5的倍数教学难点会运用2、3、5倍数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教具运用课件教学方法二次备课教学过程【整理导入】师:同学们都喜欢花吗?你都喜欢些什么花?学生回答。师:小明的妈妈也非常喜欢花,有一天她去逛花店:玫瑰3元\/枝,郁金香5元\/枝,马蹄莲10元\/枝,她买了一些马蹄莲和郁金香,付给售货员50元,找回了13元,小明的妈妈马上就知道找回的钱不对。你知道她是怎么判断的吗?(多媒体出示教材练习三第12页第7题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由于妈妈买的是马蹄莲和郁金香,马蹄莲10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10的倍数,也就是整十数,而郁金香5元\/枝,所以它的总价是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两者合起来的总价一定是几十元或几十五元,因此,服务员找的钱数不对。小结:5的倍数的和还是5的倍数。那么:2的倍数的和(还是2的倍数),3的倍数的和(还是3的倍数)。师:同学们灵活地利用了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非常了不起,这节课我们就来针对这些内容进行相关的练习。板书课题:2、5、3的倍数特征的练习【归纳提高】1.2、5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2、3、5的倍数特征。2.你能否一眼看出下列各数一定有一个什么因数(1除外),为什么?2940、305、850、723、9981、332、351、1570.3.什么叫奇数?什么叫偶数?4.(1)在8,35,96,102,3.2,111,840,1060,14中,奇数有(),偶数有(),是3的倍数有(),是5的倍数有(),同时是2、5、3的倍数有()。(2)最大的三位偶数是(),最小的二位奇数是()。(3)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课堂作业】学生独立做教材第12~13页练习三第8~12题。【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2、3、5倍数的特征进行了练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实际上运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很多的实际问题,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相信大家还会有更多的收获!【课后作业】1.阅读了解教材第13页练习三后面“生活中的数学”和“你知道吗?”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第3课时练习课教学反思
【作业设计】
3.质数和合数质数和合数(1)
第4课时
学习内容质数和合数(课本第14页例1及第16页练习四1~3题)。第1课时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2.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4.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质数、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教具运用教学方法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什么叫因数?2.自然数分几类?(奇数和偶数)教师: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就是按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来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分类方法。【新课讲授】1.学习质数、合数的概念。(1)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学生动手完成)点四位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注意指导。(2)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填写下表)(3)教学质数和合数概念。针对表格提问:什么数只有两个因数,这两个因数一定是什么数?教师: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如果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板书)2.教学质数和合数的判断。判断下列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1722293537879396教师引导学生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172937合数:22358793963.出示课本第14页例题1。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做一个质数表。(1)提问:如何很快地制作一张100以内的质数表?(2)汇报:①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②用筛选法排除。③注意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学生畅谈所得。【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板书设计质数和合数(1)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文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学指导】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画图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并要求每位学生要备好直尺等画图工具。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老师要切实组织好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使活动有目的、有秩序的开展,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老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为2课时:
【知识结构】
第1课时观察物体(1)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1,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学习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学难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2页例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示课件):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4、5题。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1)
第2课时观察物体(2)学习内容: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2)师:这是一个用3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观察物体(2)
先摆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摆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确定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一、教材分析
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4、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5、3的倍数的特征。
2、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能根据质数和合数的特点正确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3、能根据2、5、3的倍数的特征判断哪些数是2、5、3的倍数。
四、教学措施:
1.本单元的知识属于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比较多,并且有些比较抽象,概念的前后联系又很紧密,部分学生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3.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五、课时划分共6课时
1、因数和倍数……………………………………………………………2课时
2、235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3、质数和因数……………………………………………………………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因数和倍数学习内容:教材第5页例1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学习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16÷2=12÷3=100÷25=150×4=
220÷4=18×4=25×4=24×3=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新课讲授】
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是10和2的倍数,10和2是20的因数。或:20是10的倍数,20是2的倍数,10是20的因数,2是20的因数。(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N和P是M的因数,M是N和P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0自然数,那么A和B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你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3、9、15、21、36
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课堂作业】新-课-标-第-一-网
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16和24和2472和820和5
4.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是倍数,3和6是因数。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1)
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一个数因数的求法和一个数倍数的求法学习内容: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新课标第一网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具运用: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说出下列各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0÷4=56×3=18
在上面的算式中,6和3都是18的因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18的因数吗?18是3的倍数,你知道还有哪些数是3的倍数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2))
【新课讲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
(18的因数有:1,2,3,6,9,18)教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教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
教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教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
5的倍数有:5,10,15,20,……
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2)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文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内容安排是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也能砸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话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和化成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教材先设计了话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在学生拥有的纸上基础上探索新知识;再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好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分析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吧简单图形旋转90°;教材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还设计了让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主题:《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图案变换的认知和探究过程,感知图形变换的现象,体验过程、想象、推理和分析的想象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进行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人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动手操作、体验思考和讨论交流的活动张来,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空间观念得到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经历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体积过程,体验观察、想象、分析和条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发展课件观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分析,动手实践。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课件演示、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分析。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
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
(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思考、小组交流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
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
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
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
3.学习例题3:
(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
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
(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
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
3.第9页4题、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旋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
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欣赏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过程与方法: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思考,动手实践。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图案2
图案3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图片2
教学反思: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希望在写《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最新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含进度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