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人教版语文古诗《牧童》、《舟过仁安》作文 文案

2019-03-07 五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语文古诗《牧童》、《舟过仁安》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语文古诗《牧童》、《舟过仁安》作文  文案

人教版语文古诗《牧童》、《舟过仁安》作文 文案:

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施云芬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长超小学
邮编:313017电话:3731380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理解“弄、怪生”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通过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想像中体会诗的意境,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3、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描述的画面、体会童年生活的无暇和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积累描写的童年生活的古诗课件
设计理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千百年前的古诗,如今读来同样让我们感动。吟诵是古诗词与学生学习的桥梁,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一、创设情景,回顾引入
(一)出示“牧童骑黄牛,边吹边走”的动画,并配以古诗《所见》的文字、声音。指导学生跟着吟诵。
(二)你想说什么?这样童趣的古诗我们还学过很多,谁能说一首。
(三)是呀,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更是一首优美的诗。用心去揣摩童年这首诗,你能读出美好的韵味。今天让我们再一次分享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
(创设童年生活的童趣画面,引领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复习以前学过的古诗,积累祖国的语言文字。一个中国人,肚子里应该有几首古诗。且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二、学习《牧童》
(一)大声诵读,亲近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指学生读,从字音与节奏上去指导。让学生感受到读准确、读清楚、读得有节奏就是一种美。同时指导书写“蓑”
3、学生比着读,听听谁把古诗读得美。
4、就近找个伙伴合作读,读整齐、响亮,读得有节奏,读出味道。
5、齐声诵读
(古诗是一种经典,千百年前的作品,我们如今读来,依然让我们感动,引起我们的共鸣,就像今天写的一样,它是我们民族思想情感的宝贵财产。如何亲近经典,诵读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不断的回旋往复的朗读中,在不同的朗读要求下,多次反复地读。读得多了,自然就懂得了祖国言语与文字的音韵。)
(二)品读想像,理解诗意:
1、小声读,沉下心去读,诗中哪些词句,让你有所想,有所悟。从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哪些生活趣事……
(想象是理解诗意的翅膀,通过再现诗歌画面,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充实诗歌的内涵,使学生易学、乐学。)
2、交流,同时结合学习
(1)“草铺横野六七里”
A、重点理解“铺”:从“铺”让你感受到什么?
b、播放大草原的画面,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个草场?
c、如果你身在其中,你会怎样?结合学生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2)“笛弄晚风三四声\"
a、结合注解理解“弄”
b、从笛声中你听出了什么或感受到什么?
c、结合指导朗读
(3)“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a、“不脱蓑衣卧月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牧童不脱蓑衣卧月明,那是因为
c、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适时地朗诵古诗中的句子,读出自己体会到的诗韵。
d、天为床,地为席,在清风、明月中,和衣而卧,那是何等地自在,何等惬意。一起诵读此诗,能背的背。
(广阔的草地令人神往,悠扬的笛声使人心动,美丽的月夜让人陶醉。一个“横”、“弄”、“卧”,更是充满了随性、自然。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所期盼的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个小牧童,就是他们理想的化身,因此,引导学生置换成牧童,设身处地想牧童所想,做牧童所做,从而更好地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3、这么悠闲的童年生活,出自诗人吕岩的笔下。介绍作者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吕岩就是“吕洞宾”,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吕洞宾到底成不成神仙我们不知道,但《牧童》的意境就像仙境一般。
4、再次齐诵古诗。
过渡:过着世外桃源般生活的牧童在月夜下很惬意,下面我们把目光转向船上的两位儿童又在干什么有趣的事,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舟过安仁》
三、学习《舟过安仁》
(一)解题:安仁
(二)自学诗歌
1、自由读通诗歌
2、思考:两名儿童在船上干什么有趣的事?理解有关诗句
(三)检查、交流
1、指名读诗(重点指导朗读“篙”、“棹”)
2、两名儿童在船上让你觉得有趣的是什么?读有关的诗句,说说理解
怪生无雨都张伞,那是为了
3、结合想象:两名儿童在船上他们在说些什么?他们会有什么感受?
四、整合朗读
(一)配乐引读:牧童的童年是惬意的,他(学生诵读第一首古诗);两小童的童年是充满趣味的,他们(学生诵读第二首古诗);他们的童言童语、童思童想,也为我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二)你想说什么?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在美美的诵读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五、拓展
桑茶坑道中(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鱼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一)自由读读古诗,说说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
(二)诵读积累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根据教材的导向,在学习中提供一定的学习资料,丰富学生的积累。长此以往,可让学生受益良多。)
六、作业:
(一)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二)默写《牧童》。
(三)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人教版语文古诗《牧童》、《舟过仁安》作文 文案:

五年级下册
课本中的古诗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舟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晓出慈净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五年级下期教研室补充古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人教版语文古诗《牧童》、《舟过仁安》作文 文案:

5《古诗词三首》
A背诵、默写。
B诗句解释C《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
《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
《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
A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B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
7《祖父的园子》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8《童年的发现》
作者:俄国费奥多罗夫
A课文讲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经过,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现了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
B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C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例子: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唯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
9《儿童诗两首》
A《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B《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人教版语文古诗《牧童》、《舟过仁安》作文 文案:

诗人杨万里想出去走走,于是他便离开了书房,来到郊外,那时正值秋季,他便想起了少年时代。他径自走到江边,想着少年时代和同伴一起在江边的趣事,一时之间思绪万千。忽然,他的眼前一亮,原来是两个孩童正坐在渔船上划船,船从对岸缓缓驶来,不知怎么,两个孩子像划累了死的,将船桨放在一旁,在一旁欢声笑语,杨万里心里一下子变的疑惑了起来,由于求答案心切,便走进去探听,原来两个孩子在商议什么时候去郊游,杨万里一时之间有种莫名的冲动,想劝他们好好学习,但一想,这个年龄的孩子是最贪玩的,于是便平静了下来。小孩继续说着话,突然,一个小孩撑起了伞,此时杨万里心里变得疑惑了起来,只听他道:没下雨撑什么伞呀?他自言自语后便有观察了起来,原来两个孩子为了让船驶的快一点,把船桨当帆用了。于是便夸奖起他们来了。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