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作文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归纳文案

2019-03-08 五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4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作文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归纳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作文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归纳文案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作文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归纳文案:

6.为什么说情绪具有感染性?(了解,但第三点必须记住,因为解读材料时经常会用到)
(1)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即使没有语言的交流,一个人的表情,声调、姿态和动作所表达的情绪,也会影响周围的人。(2)情绪的表达不仅与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关,而且关乎人际交往。(3)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他们,并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
(修改)7、情绪管理的重要性(重点)
(1)保持积极的心态,享受喜悦和快乐,能让我们的青春生活更加美好。
(2)适度的负面情绪,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突发事件,但持续地处于负面情绪状态,则可能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8.调节情绪的方法?(重点)
改变认知评价,转移注意,合理宣泄和放松训练等。
9、运用情绪调节方法有什么作用?(重点)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2)运用情绪调节的方法,我们还可以帮助同学、家人改善情绪,使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境。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作文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归纳文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九课知识点与习题集(学生版)(有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九课知识点与习题集(学生版)
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附有答案)
一、填空题
开天辟地的大事
1.1917年俄国爆发的(),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最终选择了(),并逐渐认识到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各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后,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
2.()的广泛传播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3.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秘密召开。参会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的50多名党员,其中包括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等等。大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后来,每年的()被确定为()的诞辰纪念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培育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5.毛泽东创建()革命根据地后,各地党组织也抓住有利的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逐渐成为燎原之势。
红军不怕远征难
6.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1934年10月,()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7.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开始确立以()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
8.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探月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
9.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长征。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0.举世闻名的长征是()和()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二、是非分明判断正误
1.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2.中国共产党的党旗党徽是党的象征和标志。()
3.五四运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新青年》是毛泽东创办的著名刊物》。()
5.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6.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红军长征的终点是江西瑞金。()
8.1934年10月,红军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9.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10.长征途中召开的八七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三、火眼金睛正确选择
1.()是中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A五四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辛亥革命D南昌起义
2.我们今天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与建军节有关的两个事件分别是()。
A五四运动中共一大B五四运动南昌起义
C中共一大辛亥革命D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3.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的胜利成果是()。
A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废除了二十条条约
4.以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A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南昌起义
5.中国共产党党徽是()组成的图案。
A麦穗和国徽B五星镰刀C镰刀斧头D镰刀锤头
6.以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承担领导中国革命责任的开始。
A五四运动B洋务运动C南昌起义D辛亥革命
7.以8月1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为纪念()。
A武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南昌起义
8.1928年,()在井冈山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A朱德、陈毅和毛泽东B朱德、陈毅和贺龙
C陈毅、毛泽东和林彪D朱德、毛泽东和周恩来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这句诗词形容的是()历史事件。
A中国工农红军长征B井冈山会师C抗日战争D南昌起义
10.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下面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宣告国民党围追堵截破产B实现红军战略大转移
C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D意味着中国革命的成功
11.红军长征时通过的铁索桥是()。
A赵州桥B卢沟桥C泸定桥D赤水桥
四、连线题
我们今天许多节日都与近代史上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请你连一连
五四运动建军节
中共一大国庆节
南昌起义青年节
共和国成立建党节
五、我会表达(运用所学知识,你一定能把下面的问题完成好)
1.为什么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到如此不平等的对待?
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
选自《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间和地点分别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
1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长征中具有的转折性意义的会议是什么?
3“红军不怕远征难”,从诗中你觉得难在哪里?
4说说长征给你怎样的精神养分?
4.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观察下列图片,回答下问题。
材料一:红军长征路线图
材料一:红军长征图片
遵义会议旧址沪定铁索桥翻越雪山红军吃的野菜
1从材料一中,长征出发起点在哪里?
2根据材料二,你觉得红军远征“难”在哪里?
3长征中,中国共产党在召开具有的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它有什么意义?
4不忘初心,发扬长征精神,说说你心中的“长征精神是什么?
附:第10课答案
一、填空题:见书本
二、判断题
√√√×√√×√√√
三、选择题
BBDADCDAADC
四、连线题(略)
五、简答题
1.答:因为当时中国当时国力衰弱,综合国力不强,国际地位不高。
2.答:①?1921年7月23日上海
②中国共产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③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答: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②遵义会议
③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食物的匮乏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和勇往直前长征精神
4.答:①?江西瑞金
②国民党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的恶劣;食物的匮乏
③贵州遵义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和勇往直前长征精神
.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作文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归纳文案: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列强侵华所犯下的罪恶行径,知道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曾经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从中体会中华民族顽强的抗争精神。
2.了解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故事,感受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3.了解中国遭受外国列强欺凌的原因,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基本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发给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
1.师:上节课结束时,我们布置了“收集鸦片战争中与侵略者抗争的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的事”。这节课我们便来讲讲孩子们收集的故事。
2.在小组内分享收集到的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故事或英雄人物故事。
3.全班请两三名同学代表交流。
4.师:这些英雄人物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国的历史故事。
5.揭示课题:7.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二、新知探究。
活动一:圆明园的诉说
(一)了解圆明园及其毁灭的真相
1.观看《圆明园的毁灭》视频
2.说说你对圆明园的了解。
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规模宏伟,集中体现了中西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风景秀丽,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
3.外国人对圆明园的毁灭的看法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
……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维克多.雨果
(1)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
(2)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4.师小结: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扩大在华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圆明园的延伸
1.观看电影《圆明园》或《圆明园的毁灭》,写观后感。(课后任务)
2.阅读别人写的观后感。
《圆明园》观后感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看了纪录片《圆明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野蛮无礼的英法联军闯进了圆明园。他们被圆明园的美景和园中数不胜数的珍宝惊呆了,震惊之后就开始了疲狂的抢劫。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拿走,拿不走的,就任意毁掉。他们用大斧把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砸碎,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又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园内有几百人被活活烧死,真是惨不忍睹。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就这样被毁了。
看到这里,我紧握着拳头,感到十分屈辱,更感到责任的重大。“少年强则国强”,为了祖国的独立与强盛,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1)认真阅读这位同学的观后感。
(2)说说你读了以后给了你哪些启发?
3.辩一辩: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你怎么看?说说你的理由。
(1)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进行辩论。认为应该重建的为正方,认为应该保留旧址的为反方。
(2)学生进行辩论。
(3)师小结:据估计,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有秦代的青铜的,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是我国的巨大损失,更是我国的巨大耻辱。俗话说“知耻而后勇”,勿忘国耻才能奋勇前行。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而铭记的最好方式就是保留这段见证。所以,让圆明园的毁灭深入人心,继续警示后人:落后就要挨打!
4.思考:你还知道哪些文物被掠夺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二:甲午风云
(一)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
1.学生自由学习书50页上的内容。
2.学生交流甲午战争的起因
3.师小结:
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思想和政策由来已久,到19世纪末,更是凭借国力的不断强盛,加紧扩军备战的步伐,妄图称霸亚洲。1894年,日本海军偷袭中国运兵船只和护航舰,从而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
1.听民族英雄的故事——民族英雄邓世昌
邓世昌是清朝北洋舰队致远舰舰长,他曾说过:“人谁不死,但愿死得其所尔。”1894年9月17日,在大东沟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奋勇作战。在日规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全舰燃起大火,船身倾斜。危急时刻,邓世昌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决意与敌舰同归于尽。日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其射击,致远规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2.思考: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很多为国捐躯的将士,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他们的故事。
(1)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2)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4)老师拓展介绍民族英雄丁当昌的故事
丁汝昌(1836年11月18日—1895年2月12日),清朝晚期将领,官至北洋海军提督。安徽合肥人,原名先达,也作禹亭,号次章。祖先明初从凤阳迁居庐江,同治四年(1865年)迁居巢县汪郎中村。丁汝昌早年参加太平军,当太平军大势已去的时候,被迫随队归顺湘军,不久改隶淮军,参与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官至记名提督。光绪五年(1879年),被李鸿章调北洋海防差用。光绪七年(1881年)1月,率北洋水师官兵200余人赴英国,接带“超勇”和“扬威”巡洋舰回国。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但未得到上级命令,无奈港内待援,致北洋海军陷入绝境。最后在弹尽粮绝,援军来援的希望破灭之后,拒绝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鸦片自尽以谢国人。
(三)甲午战争的结局
1.猜猜甲午战争的结局。
2.了解甲午战争的结局
黄海海战失利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攻占。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甲午中日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
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3.了解马关条约的内容。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想一想:这些条约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可以不签吗?
5.议一议: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1)《马关条约》真是亡国的条的啊!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伦为丰封建丰殖民地社会。
(3)历史上的屈辱,我们永志不忘,屈辱中的抗争精神,我们要永远继承!
(4)中国之所以受欺负,主要是我国太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要想不挨打,只有让自己不断强大。
三、总结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在签订《马关条约》时割让的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是何时回归祖国怀抱的?
板书设计:
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圆明园的诉说:万园之园,洗劫一空
甲午风云: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1860年10月6日,()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
2.(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件。
4.(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
5.我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有()、()等。
6.()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
二、判断。
1.1860年,英美联军将圆明园洗却一空。()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历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圆明园规模宏大,被称为“万园之园”。()
4.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人为了称霸亚洲而故意挑起的。()
5.198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6.《马关条约》清政府割让了辽东半岛及台湾各岛屿。()
三、简答题。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当堂检测答案:
一、填空。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
2.(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被掠夺的文物大约有(150万)件。
4.(1894)年,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5.我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民族英雄有(邓世昌)、(丁汝昌)等。
6.(1895)年,清政府被迫在马关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7.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作文 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归纳文案:

第一课:读懂彼此的心知识点
1.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主意识)的逐渐增强,我们有时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一致,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不愉快。
2.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心里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希望能自己(做决定),有时会把家人的(关心)看作是(干涉),甚至在明知他们讲的话有道理时,故意与他们作对。
3.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我们言谈举止上的一些变化也会让家人感到困惑,不懂事,经常怀念我们小时候的乖样子。我们需要了解长辈们的想法。
4.家人的(人生经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生活态度、观念、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5.我们要用心理解和体会,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他们的爱)。
6.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我们需要(理性)面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主动将矛盾化解。
7.主动与家人交流,能增进相互的(了解与理解)。我们可以主动与家人聊一聊自己的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班级,谈一谈自己的烦恼和愿望。写信、留便条等,也是我们主动与家人交流的好方式。
8.(高要求)和(常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独立)和(自主)标志着我们在逐渐长大。我们要(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9.当家人在感叹“孩子长大了”的同时,我们会发现家人在陪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在学习,也在成长。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最为重要。
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与父母沟通需要讲技巧,“四心”沟通法主要指的是、、、。
2、家人之间产生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学会以,主动将矛盾化解。
3、高要求和常督促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独立和自主标志着我们。
二、判断题:
()1.我们要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让自己合理的需求和做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2.家人商讨事情的时候,都认为我还小,我参与了也没用。
()3.家人严格地要求我们,也是对我们的关爱方式。
()4.每天出门,爷爷总说:“路上看车,注意安全!”这唠叨中饱含着爷爷对我的爱。
()5、家人的批评和打骂不是对我们的爱。
三、单项选择题:
1.爷爷突然生病了,我可以()。
A.只管自己好好上学
B.抽时间多陪陪他,安慰他
C.让爸爸妈妈照顾他
2.和家人发生矛盾时,我()。
A.和他们吵,把事情说清楚
B.他们说什么我都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C.反思自己,和家人一起商量解决的办法
四、简答题:
1.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家人对自己的爱?写一写吧。(至少写三条)
2.请你发现自己父母的闪光点,为他们的“美”点个赞!(至少写三条)
3.妈妈是一位超市的工作人员,经常需要“三班倒”,经常晚上回来都10点了,“我”可以为妈妈做些什么表达对她的关爱呢?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留心看细心听用心讲耐心说
2、理性面对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法
3、爱在逐渐长大
二、判断:1----5对错对对错
三、单项选择:
1、B2、C
四、简答:
1、略
2、略
3、“我”可以帮妈妈热好饭菜;提前给妈妈倒杯茶等。


结语:《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道德与法治政治课框知识点》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