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人教版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案

2019-03-11 四年级作文 类别:应用文 6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案

人教版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案:

28 *《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 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 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05—06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读拼音,写词语。 tuī jiàn
róng qià
mó fàn
zào rè
wò shǒu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蜗(
)
贴(
) 篇(
) 径(
)
窝(
)
粘(
) 扁(
) 经(
)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人教版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本教材包括的内容有: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涵盖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应用”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位置与方向,三角形
下面对四大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一)数与代数领域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教学内容:同级、两级的混合运算顺序,含小括号的三步运算试题,有关0的运算。
2、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3、重点: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4、难点: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5、教学策略:
为了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1)教材将计算教学溶于现实情景之中,“冰天雪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情景,主题图“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创设了“冰雪天地”的情境,后面一些例题就以此为背景来解决问题。通过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算理。
(2)系统梳理梳理了有关“0”的运算。
(3)重视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的掌握,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例如5页第2题,要求芳芳买3瓶付多少钱,需要知道1瓶多少钱,根据已知条件一箱48元,一箱12瓶可以求出一瓶的价钱,芳芳买3瓶付多少钱的问题就解决了。
6、教学感悟:(1)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会发现一部分同学对四则运算顺序的掌握不够好,遇到实际问题时就盲人摸象般看到什么算什么,完全把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顺序抛于脑后,所以应适当补充四则混合运算的题型,加强练习。如:需要三步计算的240÷(20-3×2)
(2)把分步算式改写成综合算式全册书只出现两次,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书P16(14)和P129(6)。对于一些中下的学生,他们还是难以接受,特别是对于一些要添加小括号的算式里,更是一筹莫展。于是,想出了改写综合算式的四字口诀:“找,换,抄,查”。“找”就是要找第一条算式中的得数,它在第二条算式的那个位置;“换”就是把这个数字换成第一条算式中的运算部分;“抄”就是把另一个数字和运算符号抄下来,在前面的就抄在前面,在后面的就抄在后面;“查”就是检查一下原来两条分步算式的运算顺序,看看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要给综合算式添加小括号。经过这样的改良后的口诀,我发现学生改写综合算式的成功率大了很多,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教学内容:五条运算定律及简便计算
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然成立。因此,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
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重点:加法和乘法的5条运算定律。
4、难点:熟练地运用5条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5、教学策略:
(1)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关注数学的现实背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现了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愿望。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每一条运算定律的推导均以真实情景为素材,通过解决同一问题所使用的不同策略,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如,加法运算定律,安排了李叔叔汽车旅行的场景,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推导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利用运算定律。
(2)尊重学生间的差异。教学例题4,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时,列出算
12×25,学生容易理解12×25=3×4×25的算理,但对12×25=12×100÷4,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师要照顾学生间的差异,给予启发,把25盒看成100盒,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怎样才使积不变?以此帮学生理解算法。突破这个难点,再解决“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相信多数学生有能力解答。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6、教学感悟:(1)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学生对数的敏感度,必要时记在脑海中。如:
12=4×()25=100÷()4×25=100
32=4×()125=1000÷()8×125=1000
(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分清楚分配律和结合律,必须增加对比练习,
(3)强化训练乘法分配律。拓展可补充如:98×10197×6+97×3+97这样的练习。
3、在比较中优化,引导学生感悟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生活中的小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3、重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4、难点:理解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5、教学策略:(1)简化了小数意义的叙述,重视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材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2)改变“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中“扩大……倍”“缩小……倍”的说法,将“扩大……倍”“缩小……倍”修改为“扩大到……倍”“缩小到……几分之一。”
(3)“扩大到……倍”“缩小到……分之一”的这种表述涉及到了分数,学生还没有学习分数运算的知识,如何进行教学?
在教学例5时,由于学生还没有系统地学习分数的知识,学生在理解“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小数分别缩小到它的1\/10、1\/100、1\/1000这个规律”时,可能会出现困难。在教学时,很多教师不但充分的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而且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老师可以续编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动画情境。在孙悟空打完小妖后,增加了将金箍棒依次缩小,再放回到耳朵里的情节。利用金箍棒长度的变化直观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还有的教师在教学时发现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有困难,于是并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子就掌握,只是让学生先记住这个规律。再教学完例6、例7后,再反过来利用直观的面积图加深学生对“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理解,准备顺口溜:
小数点作用大,左移小、右移大,
右移一位扩大十倍,右移两位扩大百倍……
左移一位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左移两位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
(2)小数和复名数改写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
单名数改写的关键是分清是低级单位化成高级单位,还是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的,他们的进率是多少,然后通过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就可以了。
复名数改写成小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可以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来实现。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1、教学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2、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难点:小数加减法小数点的处理,在小数混合运算中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5、教学策略:教学重点内容小数加减的计算方法时,我采取的策略是让学生充分应用旧知自主学习。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和相同之处,教学时帮助学生激活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一已有知识经验并用它来计算小数加减法,进一步明确列竖式时为什么要把相同的数位对齐的算理。
6、教学感悟:在小数混合运算中使用运算定律是又一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学时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整数运算定律迁移到小数运算中进行简算,用的较多的是结合律遵循“凑十”、“凑整”的原则,使计算方便又快捷。
(二)空间与图形领域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1、教学内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4、难点:正确描述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5、教学策略:(1)本单元内容较抽象,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比较弱,所以在教学时比较吃力,教材通过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在交流例1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1号检查点离着东较近,就说成东偏北30°。
(2)电子白板辅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例题2,在平面内标出各建筑物的位置,距离对学生来说较容易,要把方向画准很困难,北偏东35°容易错画成东偏北35°,这就牵扯到量角器的正确放法,把白板中的量角器调出来,0刻度线对准北,90°刻度线与东重合,找到35°点,这样画出的就是北偏东35°,相信错误就会迎刃而解。
6、教学感悟:(1)描述及绘制简单的路线图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例题3时就强化了两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即观测点不同,方向就不同,找准观测点很关键,读出观测点所在的方向标即可,使得例题4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索出路线图的表述方式,就是根据观测点的不断变化,重新确立方向标。
(2)求平均速度”是个难点。现在教材上的例题已去掉了第2小题,但练习里还出现了差不多的题,因此还是要大家注意一下:求速度学生易把总路程除以3个赛段,应该是把总路程除以时间的总和。这题错得非常多,甚至到期末时都还有人错。
(3)画图这块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难,学生自己画线路图时,容易忘记标出单位长度代表多少(即“比例尺”),哪个方向是“北“也应标出。标出角度和实际距离。另外,起点的确定也较重要,如果起点位置确定不合理,有时会画到纸外去,所以,没有给出起点时,自己首先要观测一下起点定在什么位置合适。
第五单元三角形
1、教学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的不同分类方法。
4、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策略:(1)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教学时,我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给予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有条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从现实空间抽象出几何图形、探索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对图形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例如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
再如:对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我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让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哪儿有三角形?它们有什么作用?”然后让学生亲自做一个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
(2)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比较抽象。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形象性思维之间的矛盾,就要加强教学的直观性。而本单元三角形所具有的鲜明的直观性为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学时我本着切合实际,易操作而有实效的原则,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认识和探索图形的过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6、教学感悟: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习题中给出给指定的底作相对应的高,关于三角形的高学生掌握起来有难度,因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会正确放置三角板,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操作;关于作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因为延长线的出现,虽然不作过多要求,如果有能力的话,可供学生挑战一下,
(三)统计与概率领域
第七单元统计
1、教学内容:认识折线统计图,绘制折线统计图。
2、教学目标:(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难点:学生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
5、教学感悟:本单元总体印象是内容简单,学生基本能轻松掌握。在前几册的统计教学的积累下,能较轻松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而且,调查他们喜欢不喜欢折线统计图的时候,都说喜欢:因为不用一格一格地涂、只用画点、连线就可以了,制图比较简单方便。在教学中应:
(1)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展现数量的增减变化,除了观察折线统计图体会它的特点外,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折线统计图,通过折线的起伏来感受、体会它的增减变化。
(2)规范作图。可以让学生按观察横轴、纵轴找出相应数据先画点再连线的方法画折线统计图,画时应在每个点上标上数据,以便观察比较。不同的连接应连接每个点的中心、线要直。力求做到美观大方!
(3)回答问题要完整。如,问题:哪个月平均气温最高?学生的回答基本上是两个字:八月。教师要引导学生回答完整。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1、教学内容: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两端都不栽的情况,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
2、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点: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4、难点: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教学策略:(1)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过程。数学广角的内容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模型建立的过程,应让学生经历“猜想、实践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的整个科学探究过程。如例1,先让学生猜一猜植树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再经过实验验证(可以让学生画线段图来证明两者关系),在多个数据的证明下,建立数学模型: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等于间隔数加1。最后在生活实际中进行运用。其中,实践验证环节是最重要的,力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活动中理解。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2)灵活构建知识系统,沟通联系。教师要把握教材的清晰脉络,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教师教这部分知识不能太零碎,不能只盯着一堂课就课论课,要有系统观念。
具体要让学生明白这几个数量关系:1、棵数=间隔数+1,2、间隔数=棵数—1,3、距离=间隔数×间隔长度,通常题目不会直接告诉你间隔数,一般是通过:距离=(棵数—1)×间隔长度来计算。让学生掌握这些数量关系对他们灵活解决问题会有较大帮助。之后学习的求封闭图形的距离的也可以与“只种一端”的植树问题建立联系。可以通过动态课件来演示,让学生更清楚两者实际上是同一种情况。再拓展到圆形、三角形。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封闭图形求距离的问题。
6、教学感悟:本单元内容新颖,涉及的内容基本都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植树、敲钟、公交车站等,都可以运用“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但难度较大,单节课教下来,学生掌握得还是可以的,但一个单元结束以后,在综合练习中学生出错很多,后进生甚至全都搞混,较难深刻理解。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
教学理念直接指导着我们的教学实践,惟有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技艺日趋完善。以上是我对本教材的简要分析,如有不当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人教版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案:

2015.3
(一)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五)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概括和整理,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单元主要教学总结归纳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梳理出完整的运算顺序等。
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
简便计算的编排,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改进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表述。把“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就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改为“小数点向右\/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除以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这样改进突出了小数点与乘、除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加强了小数点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增加了适当的练习题。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实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几何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内容的展开加强了探索性,如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原教材相比,增加了摆一摆的活动实践,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的介绍、四边形内角和的探索,删减了图形的拼组这个内容。
平移中,教学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教材呈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情景,探索如何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平均数是小学阶段要掌握的唯一的统计量,教材仍然沿用实验教材的编排思想,着力于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的含义。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套教材沿用了实验教材的总体设想之一,即系统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鸡兔同笼”问题做了有效的调整,让学生经历假设-验证-调整,最终找到答案的过程,排出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干扰。
6.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而课操作的案例。
如在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了“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让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探索解决生活中的人民币对话问题。三角形单元增加了让学生探索四边形内角和是多少的问题。并且,在运算定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等单元的例题教学时,都渗透了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在回顾与反思部分,都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六)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知识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趋于完整。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简单的运算。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建议:
本单元中一个新的特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计算实例进行的。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计算的基本策略和步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认识到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也可能不相同。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保障数学活动的物质条件。
2、注重学生的观察活动。
3、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编排特点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把握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的联系与区别。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并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内容与建议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和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四边形内角和360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通过分类、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人教版作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文案: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背诵预习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背、默)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第2课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世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记金华的双龙洞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像。其次是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声音轻轻的。上源在深黑的石洞里。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语文园地一
描写自然风光的诗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山。(王士祯)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
语文园地二
关于诚信的古诗文名句
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说“信”
确实地相信叫确信。非常地相信叫深信。坚决地相信叫坚信。
忠实地信仰叫笃信。对自己怀有信心叫自信。履行自己的诺言叫守信。
取得别人的信任叫取信。讲究诚实和信用叫诚信。
语文园地三(背、默)
农业气象谚语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语文园地四(背、默)
与战争有关的成语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出其不意围魏救赵
声东击西四面楚歌腹背受敌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兵贵神速
突然袭击神出鬼没所向无敌
13、《触摸春天》
邻居的小孩安静;是个盲童。
春天来了;小区的绿地上花繁叶茂。桃花开了;月季花开了。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我几乎要喊出声来了;因为那朵月季花上;正停着一只花蝴蝶。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我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安静。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在春天的深处;安静细细地感受着春光。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我没有惊动安静;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安静告诉我这样的道理。
19生命生命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又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语文园地五
关于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
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
对于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爱因斯坦)
在天晴了的时候
(戴望舒)
在天晴了的时候;请到小径中去走走;给雨润过的泥路;一定是凉爽又温柔;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试试寒;试试暖;然后一瓣瓣地绽透;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到小径中去走走吧;在天晴了的时候: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游。
《乡下人家》课文内容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风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者时令;顺序开放;朴素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景色。
23古诗词三首(背、默)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语文园地六
关于田园山村的诗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山水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飞半掩扉。王驾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白居易
语文园地七(背、默)
雄心壮志坚定不移坚忍不拔自强不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无坚不摧知难而退碌碌无为
一暴十寒寸进尺退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手不释卷鹏程万里
语文园地八(背、默)
歇后语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关羽失荆州——骄兵必败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人教版》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