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科学实验()作文 科学实验器材文案

2019-03-09 四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科学实验()作文 科学实验器材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科学实验()作文  科学实验器材文案

科学实验()作文 科学实验器材文案:

科学实验(四年级)
四年级科学与探究题库(上册)
(北关区教研室2012年5月修订版)
实验名称:研究食物中的营养
实验材料:酒精灯、镊子或铁丝、火柴、鸡蛋蛋白、瘦肉、馒头、米饭、饼干、土豆、苹果、花生、醋、碘酒
学生发现:
1、有的学生发现:用手拿瘦肉时,手上有油。把花生包在纸里,使劲压,发现纸上有油。
2、有的学生发现:把苹果切开,吃了几口苹果很甜。
3、有的学生发现:用镊子夹住猪肉在酒精灯上烧烤,发出吱吱的响声,而且闻到一股烧鸡毛的焦臭味,很难闻。烧鸡蛋蛋白时,也闻到一股烧鸡毛的焦臭味,很难闻。
4、有的学生发现:把碘酒滴在苹果、鸡蛋蛋白上,是碘酒的颜色——棕黄色,把碘酒滴在馒头、饼干、米饭、土豆上,却变成了蓝黑色。
可能的考核内容:
1.挤、压食物后有油的营养成分是(脂肪);苹果有甜味表明其中含有(糖类);食物烧过之后发出焦臭味的营养成分是(蛋白质);食物中遇到碘酒变蓝黑色的成分是(淀粉)。
2.食物中除了含有(蛋白质)、(淀粉)、(糖类)、(脂肪)外,还有(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等营养成分。
3.(蛋白质)是人体肌肉、皮肤、头发、指甲、内脏、血液等的主要成分,是构成人体细胞、促进生长的基本材料。
第3课.一次奇妙的旅行
实验名称:淀粉的消化
实验材料:淀粉、试管或透明小瓶、温水、碘酒、胶头滴管、试管架
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支试管里倒入少量稀淀粉液,向2号试管里加进一些唾液,向1号试管里加同样多的清水,反复摇匀,把两支试管同时放入温水中。
2、过几分钟后,分别再往两支试管里滴入两三滴碘液,观察试管里的液体有什么变化?
3、学生发现:1号试管里的液体变为蓝黑色,2号试管里的液体变为棕黄色
可能的考核内容:
1.我们已经知道:食物中的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黑色)。
2.思考:根据此结论看1号、2号试管,说明1号试管里的液体里(有)淀粉,2号试管里的液体里(没有了)淀粉。原来2号试管里的淀粉已被(唾液)给消化掉了。
第三单元探访鱼儿
第3课还鱼儿一个美丽的家
实验名称:水中杂质的过滤
实验材料:塑料瓶、剪刀、棉花、木炭、小石子、沙子、滤纸、烧杯、漏斗、沉淀后的水、抹布
实验步骤:
1.把滤纸、小石子、沙子、棉花等依次平铺在漏斗里。
2.把漏斗放在烧杯里。
3.把沉淀后的水慢慢倒入漏斗里,让水渗下去。
可能的考核内容:
1.沉淀后的水中,还有许多细小的(杂质),可以再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它们。
2.经过(沉淀)和(过滤)后的水,还要进行(消毒),这样才能杀死水中的细菌。
3.(煮沸)是常用的既简便又可靠的消毒方法。
第四单元小小赛车会
第2课动力从哪儿来
实验名称:齿轮组的作用
实验材料:各式大小齿轮、齿轮组合板、润滑油、小锤
实验步骤:
1.齿轮的转动方向:让学生转动齿轮组中的一个齿轮(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观察另一个齿轮的转动方向是否相同?
2.齿轮的转动速度:让一部分学生数大齿轮的转动圈数,让另一部分学生数小齿轮的转动圈数,比一比哪一个转动的速度快?
可能的考核内容:
1.齿轮组在传动过程中,具有改变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作用。
第六单元饮料瓶能告诉我们什么
第2课饮料瓶的材料
实验名称:材料的性质
实验材料:各种饮料瓶、铁锤、热水(50度以下)、铁钉、磁铁、剪刀、电池、小电珠、导线、开关、木块、酒精灯、温度计
实验步骤:
1.先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开关组成一个电路。
2.再分别用导线连接不同材料的饮料瓶并入电路中,看连接哪一种饮料瓶后,小电珠能亮?
3.根据小电珠是否亮,把各种饮料瓶进行分类。
4.用铁锤敲打各种饮料瓶,看哪种变形?
可能的考核内容:
1.金属的饮料瓶是(能)导电;纸质的、塑料的、玻璃的饮料瓶是(不能)导电。
2.实验表明金属材料能(导电)。
3.各种饮料瓶用铁锤敲打都易(变形)、都可回收再利用。
四年级科学“实验与探究”题库
第一单元
调查方案:杀死动物调查
调查项目:
1.杀死过什么动物?在什么情况下杀死的?
2.杀死每种动物的总人数。
3.杀死该动物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多少
4.从调查结果你能感受到什么?
可能的考核方式:
1.请你设计“杀死动物调查”的调查项目
(1)杀死过什么动物?在什么情况下杀死的?
(2)杀死每种动物的总人数。
(3)杀死该动物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多少
2.通过调查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不唯一)
第二单元
实验名称: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实验用品:塑料管、澄清石灰水、橡皮囊、烧杯
实验步骤:
1、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在两个烧杯中。
2、请两个同学中一个用橡皮囊向其中一杯水中吹气,另外一个通过塑料管向另外一杯水中吹气。
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结论
可能的考核方式:
用橡皮囊吹气的石灰水没有变化,用塑料管吹气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我们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名称:测量肺活量
实验材料:透明瓶子(外面有均匀刻度线)、水盆、塑料管
实验步骤:
1.找一只上下粗细一样的透明瓶子(容积4升以上)设法在瓶子外画上均匀的刻度线。
2.在瓶内装满清水,倒立在清水盆中,然后用一根塑料管通入瓶中。
3.测量前,先尽力吸一口气,然后通过塑料管向瓶内尽量吹气,不得换气。
4.照上述方法测量三次
可能的考核方式:
1.测量前,应先尽力吸一口气;吹气过程中不得换气。
2.你的肺活量大约是2000—3000(答案不唯一)
第三单元
实验名称:有趣的传输
实验材料:芹菜、刀片、红墨水、玻璃杯
实验步骤:
1.选一根芹菜,在叶柄的基部横切。
2.在透明的玻璃杯里注入半杯红墨水,然后把芹菜叶柄插入杯内。
3.过一段时间,在芹菜叶柄中部横切和纵切后进行观察。
可能的考核方式:
叶柄中间出现红色。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沿着茎向上运输的。
第四单元
调查方案:调查利用太阳能的方法与途径
调查项目:
1.调查家庭、社区都有哪些方面应用了太阳能?
2.它们是如何利用太阳能的?
可能的考核方式:
1.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利用了太阳能?
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汽车……
第五单元
实验名称:怎样才能平衡
实验材料:钩码6个、杠杆尺1个、铁架台1个
实验步骤:
1.组装杠杆。
2.调节杠杆,使其平衡。
3.进行试验,左右两边的格数和钩码数自己确定。(在试验时一般控制某一个量或几个量不变,只改变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量,以便分析。)
4.记录试验数据。
5.分析、得出结论:左边的格数×钩码数=右边的格数×钩码数时杠杆就能平衡。
可能的考核方式:
左右两边画出砝码的数量,以使杠杆平衡
实验名称:杠杆省力吗
实验材料:铁架台、钩码、杠杆尺
实验步骤:
1、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第二、第四个孔上分别挂上几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平衡状态?
2、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变化?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可能的考核方式:
1.结合杠杆实验图,认识力点、支点、重点
2、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与重点距支点的距离一样远,且力一样大时,杠杆尺平衡。
3、力点距支点远,重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可以省力。
4、力点距支点近,重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不省力。
实验名称:使用滑轮一定省力吗
实验器材: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步骤:
1、用铁架台作支架,把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固定在支架顶部,用一根细线当升旗绳,用纸做一面旗帜固定在细线上,当向下拉动绳子时,观察旗帜会怎样?
2、先测量不用滑轮勾起一个钩码用力多少。
3.在绳的一端挂上重物(钩码),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用力多少才能把重物拉动?
3、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测力计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架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时升降的动滑轮。观察用力多少才能拉动钩码?
可能的考核方式:
1、旗帜会随着绳子上升,这说明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发现使用定滑轮时和不用滑轮时用力是相同的,由此可以说明定滑轮不能省力。
3、发现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能改变方向。
第六单元
实验名称:蜡烛会熄灭吗
实验材料:3~5个同样的杯子,3根蜡烛,3枚以上棋子,火柴
(一)有底杯与无底杯中蜡烛燃烧的秘密
实验步骤:
1.点燃两根同样的蜡烛。
2.两个杯子同时扣在两根蜡烛上,其中一个有底,一个无底。
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可能的考核方式:
1.有底杯子扣住的蜡烛燃烧时间短,无底杯子扣住的蜡烛燃烧时间长。说明燃烧和空气有关。
2.实验时需注意:两根蜡烛粗细、长短一定要相同,杯子大小、形状相同,但一个有底,一个无底。
(二)燃烧时间长短和棋子多少的关系
实验步骤:
1.点燃三根同样的蜡烛。
2.三个同样的杯子扣在三根蜡烛上,在三个杯子下面分别垫上一个、两个、三个棋子。
3.观察记录三个杯子下的蜡烛分别燃烧多长时间
可能的考核方式:
棋子数量多——氧气较充足——燃烧时间长
(三)设计实验:蜡烛燃烧时间长短和蜡烛的高度的关系
实验材料:两根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蜡烛,两个同样的杯子,火柴
实验步骤:
1.点燃两根蜡烛。
2.同时把两个杯子扣在两根蜡烛上。
3.观察、记录两根蜡烛分别燃烧多长时间熄灭。
可能的考核方式:
1.蜡烛高的燃烧时间较短,蜡烛低的燃烧时间较长。
2.我猜想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还和蜡烛粗细(火焰的大小、烛芯的粗细……)有关。
实验名称:探究燃烧之谜
实验材料:纸片、煤、火柴梗、布条、石头、三脚架、酒精灯
实验步骤:
1.用火分别去烧纸片、火柴梗、布条、石头等不同的物体,让他们观察、对比,说说有什么发现。
2.在一张铁片上放一根火柴,观察火柴会不会燃烧?
3.用酒精灯在铁片下面加热,再观察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可能的考核方式:
1.燃烧需要的条件: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
2.为什么森林火灾烧毁了树木、花草,烧死了动物,却留下了山石?
因为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和一定的温度,缺少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进行燃烧。山石不是可燃物,当然不具备燃烧的条件,所以就被留了下来。

科学实验()作文 科学实验器材文案:

今天,我们一起走向科学的路径,去探索一下科学的奥秘吧!今天晚上吃完饭,我做了两个实验,非常有意思。你很想听吧?那就听我慢慢讲来。
第一个实验,需要准备:洗脸盆、自来水、玻璃杯和纸团。首先往脸盆里接半盆水,再撕一点纸揉成团,记住,要节约用纸呦!把纸团放进玻璃杯的底部。接下来把杯子放进盛水的盆里。我发现:如果把玻璃杯垂直扣进水盆里,杯子里的纸就一点也不会湿。因为杯子里的空气不出去,水也别想进来,这就是空气占据了水的空间。如果把杯子斜着放进水盆里,纸就马上湿透了,因为空气出去了,水就必须得进来,这就是水占据了空气的空间。
第二个实验需准备:洗脸盆、自来水和塑料袋。先网盆里盛满水,让塑料袋里充满空气,像气球一样扎紧塑料袋的口,再往水里按塑料袋,我发现它不会下沉,水里还会咕嘟咕嘟吐泡泡,我感到非常奇怪。假如往塑料袋里灌上水,往下一按,水里既没有泡泡了,塑料袋也下沉了。这是因为塑料袋里没有水时空气的质量比水轻,会浮在水面上。
怎么样,很有趣吧?大家都亲自动手吧!

科学实验()作文 科学实验器材文案:

周四的科技博览,陆佩瑶为我们带来了科学实验——可乐吹蜡烛。 实验开始了,陆佩瑶邀请了我和其他4位同学上前观看。只见她从容不迫地拿出打火机,先把蜡烛点上,又拿起半瓶可乐使劲摇晃起来。我们几个伸长脖子,瞪大眼睛,不知道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经过摇摆,可乐里冒出了许多白色的气泡。陆佩瑶轻轻转了一下瓶盖,瓶子发出“哧”的响声,我们都吓了一跳。陆佩瑶望着我们微微一笑,马上打开瓶盖对准蜡烛,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蜡烛竟然熄灭了。 后来,陆佩瑶告诉我们,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二氧化碳灭火。可乐经过摇晃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瓶口打开,二氧化碳就溢了出来,蜡烛也就灭了。 每周的科学实验不仅有趣,而且让我们增长了知识,真是太棒了!

科学实验()作文 科学实验器材文案:

科学实验
今天,科学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
课上完时,老师准备给我们做个实验。为了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老师拿了一个板凳放在讲桌上,然后拿出三根蜡烛、两只空的玻璃杯和一只底被弄空的纸杯,放在了板凳上。
这时,老师说到:“这里有1号杯,2号杯和3号杯,你们看看这里那个杯子里的蜡烛最先灭。”说完,老师又放了一颗棋子压在了二号杯下。同学们都说三号杯最先灭,我仔细的看了看,发现1号杯的是底被弄空的纸杯,而2、3号杯都是玻璃杯,那肯定是3号杯最后灭啦!然后在是到2号杯,最后1号杯才会灭,因为里面有很多空气。
实验开始了!老师点燃了三根蜡烛,可正当点完第三跟蜡烛的时候,第二根蜡烛就灭了。还没来得及盖上杯子呢!就灭了,也太不给老师面子了。我敢肯定第二根蜡烛没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就是第一个灭的呢!还是看看吧!
点完蜡烛,老师就拿起杯子,准备盖上去,正当盖第二个杯子的时候,大概是不小心碰了一下,盖上去过了一秒就灭了。而3号杯子是第二个灭的。这时,老师拿起第一个杯子,又不小心把第一根蜡烛给碰灭了。看来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实验啊!按道理应该是第三根蜡烛先灭的,唉!
看来,这个实验做的不成功啊!但是至少我们都知道结果了。


结语:《科学实验()》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科学实验()》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实验()》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