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作文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点归纳作业帮回答文案

2019-03-09 四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作文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点归纳作业帮回答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作文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点归纳作业帮回答文案

(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作文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点归纳作业帮回答文案:

(完整)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推荐文档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知识点总结与复习
学习本单元我懂得:
1、什么是公顷?
2、什么是平方千米?
3、如何选择使用适当的面积单位?
4、公顷和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知识点:
1、我们已经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公顷、平方千米(km2)。
2、(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作单位。例如:鸟巢的占地面积约1公顷。400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
(5)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3、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首先要记住它们之间的进率: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2)换算方法:
把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要用乘法计算,只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去乘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高化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把低级单位聚成高低级单位,要用除法计算,只要用低级单位前面的数去除以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即低化高,除以进率,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a、把公顷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公顷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4个0。
b、把平方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4个0。
c、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公顷,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2个0。
d、把平方千米转化为平方米,只要在平方千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添写6个0。
e、把平方米转化为平方千米,只要在平方米前面的数据后面直接去掉6个0。
4、填写面积单位的规律:
(1)国土面积、省份(含直辖市)面积、省会城市面积、州(市)面积、县、乡镇面积、村委会、村庄面积、一般要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公园、院(校)园、体育场(馆)等,一般要用“公顷”作单位。
(3)房屋(建筑)面积、教室面积、校园绿化面积等,一般要用“平方米”作单位。
练习
一、填空
1.边长是()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
2.在()里填上适当的面积单位。
(1)上海市的面积约是6340()。(2)足球场的面积约是7000()。
(3)北京天坛公园占地面积约是273()。(4)我国钓鱼岛的面积约4()。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一块长方形菜园占地面积是100平方米,()块这样的菜园占地面积是1公顷。
(2)某果园的占地面积约5公顷,()个果园的占地面积约是1平方千米。
(3)某运动场地的面积大约是2000平方米,()个这样的运动场,面积大约是1平方千米。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12公顷=()平方米(2)80000公顷=()平方千米
(3)5000000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
5.在○里填上“>”“<”“=”。
(1)5公顷○1平方千米(2)401公顷○400平方千米
(3)6公顷○600平方米(4)2平方千米○2000公顷
二、选择
1.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为33()。
A公顷B平方千米C平方米
2.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是()。
A10000B100C1000000
3.某苗圃的面积是8公顷。它的长是4000米,宽是()米。
A20B2C2000
4.学校操场长200米,宽100米,面积是()。
A200公顷B2平方千米C20000平方米
5.如果1平方米能摆放9盆花,1公顷能摆放()盆花;1平方千米能摆()盆花。
A9000000B900C90000
三、解答
1.一个正方形果园的周长是1200米,这个果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2.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600米,宽300米。如果每公顷平均收玉米10吨,这块玉米地能收玉米多少吨?

(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作文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点归纳作业帮回答文案:

2019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数位。
3、古时人们是通过(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4、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数的大小比较:先分级,再数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
7、改写和求近似数。
(1)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去掉末尾的4个0(或8个0),再加上一个“万”(或“亿”)字。
(2)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将“千位”(或“千万位”)上的数圈出来再进行四舍五入,然后再加上“万”(或“亿”)字。
8、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5个万”。现在比较常见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
ON\/C是(开关机及清除屏键),AC是(清除键)。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做单位。
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三.角的度量
10、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1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长度;
射线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长度;
线段有2个端点,不能无限延伸,可以度量长度;
1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画时两边要出头,否则就画成线段了。
1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4、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15、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2)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6、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在放大镜下看角大小也不会发生改变。
17、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
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直角
18、一幅三角板能拼出的角有:(画时把它们拼在一起再来画)
15°=45°-30°75°=45°+30°105°=45°+60°
120°=90°+30°135°=45°+90°150°=60°+90°
165°=180°-(45°-30°)
19、钟表面上的角:主要是看时针、分针等所夹的角对住了几大格。(如1到2是一大格,)每一大格是30度。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20、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21、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2、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2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80千米\/时。每秒走5米记作5米\/秒。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4、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5、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6、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
2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8、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角之和为180度、对角线互相平分。
29、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两条边,短的叫上底、长的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两腰。上下底之间画的垂直线段就是它们的高。它有无数条。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可能是直角梯形,直角梯形也不可能是等腰梯形。
30、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可以据此制作自动伸缩门。
31、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32、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4)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3、笔算除法:(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4、除法中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35、商的变化规律:(1)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也乘(或除以)几。
(3)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或乘)几。
七.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条形图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差异,便于比较。
八.常见应用题
1、速度关系及“复合单位表示法”:P54
每小时行60千米也可以说成是速度为60千米\/时
每分钟行225米也可以说成是速度为225米\/分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所以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P56
问题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问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时间。
120÷2=60(千米\/时)求的是速度,单位也要是速度!
2、“买N送一”问题的解决:
例: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P48
解决方法1:先算实际付的钱数:16×3=48(元)
再算实际得到的棵数:3+1=4(棵)
接着算平均每棵实际付的钱数:48÷4=12(元)
最后算每棵便宜的钱数:16-12=4(元)
解决方法2:先算总共便宜的钱数:16×1=16(元)
再算总共得到的棵数:3+1=4(棵)
最后算每棵平均便宜多少钱:16÷4=4(元)
3、“够不够”问题的解决:
例1: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P48
计算过程除了应该算出共需多少钱24×4=96(元)
之外,还应当与带来的钱数进行比较,即100>96,
不用带单位但要注意同样单位的才能比较。
例2:小军家距离学校420米,小军上学时平均每分钟走62米,6分钟内他能走到学校吗?
这题一看62不是整十数,当然不会去用除法啦,用我们学过的乘法最简单:
解:62×6=372(米)372<420答:6分钟内他不能走到学校。
4、速度单位是常考点,如:
叔叔开车从A地送货到B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用了5小时,回来时少用了2小时,回来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决方法:①求回来的平均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先算出两地路程,也就是去时的路程,同时也是回来时的路程60×5=300(千米)
再算出回来时的时间5-2=3(小时)
最后算出回来时的速度,注意速度单位300÷3=100(千米\/时)
5、倍数问题的技巧
例题:4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00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解法一:可以先算出每一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蜂蜜
(即求出1倍的量300÷4=75(千克)
再算12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蜂蜜75×12=900(千克)
解法二:也可以算12箱是4箱的几倍12÷4=3(倍数作为单位不用写出来)
再算出同样时间内蜜蜂能酿出的蜂蜜300×3=900(千克)
6、最优方案(用同样的钱买最多的商品)
解决方法:先看哪种方案更优,尽量使用这种方案来买,最后如果有剩余再考虑其他方案
例题:商场卖衬衫,一件29元,两件49元,老师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几元?
解决方法:比较两种方案,“两件49元”的更便宜(一件只要不到25元),所以先尽量用“两件49”的方法买,可以买3套(共6件),算式为185÷49=3(套)……38(元),2×3=6(件),发现最后的余数还可以买一件29元的,38-29=9(元),6+1=7(件)。所以最后可以买到7件,剩余9元。

(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作文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点归纳作业帮回答文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
知识点概括总结
1.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的数的认识:
十万:10个一万;
一百万:10个十万;
一千万:10个一百万;
一亿:10个一千万;
2.数级:数级是为便于人们记读阿拉伯数的一种识读方法,在位值制(数位顺序)的基础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级的原则,把数读,写出来。通常在阿拉伯数的书写上,以小数点或者空格作为各个数级的标识,从右向左把数分开。
3.数级分类
(1)四位分级法
即以四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我国读数的习惯,就是按这种方法读的。如:万(数字后面4个0)、亿(数字后面8个0)、兆(数字后面12个0,这是中法计数)……。这些级分别叫做个级,万级,亿级……。
(2)三位分级法
即以三位数为一个数级的分级方法。这西方的分级方法,这种分级方法也是国际通行的分级方法。如:千,数字后面3个0、百万,数字后面6个0、十亿,数字后面9个0……。
4.数位:数位是指写数时,把数字并列排成横列,一个数字占有一个位置,这些位置,都叫做数位。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这就说明计数单位和数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数的产生: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6.自然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7.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
8.射线:在几何学中,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如下图所示:
8.射线特点
(1)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从一个端点向另一边无限延长。
(2)射线不可测量。
9.直线:直线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
10.线段:线段用表示它两个端点的字母或一个小写字母表示,有时这些字母也表示线段长度,记作线段AB或线段BA,线段a。其中AB表示直线上的任意两点。
11.线段特点
(1)有限长度,可以测量
(2)两个端点
12.线段性质: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3)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直线没有距离。射线也没有距离。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
13.角
(1)角的静态定义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14.角的符号:角的符号:∠
15.角的种类: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16.乘法: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17.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18.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如图直线AB平行于直线CD,记作AB∥CD。平行线永不相交。
19.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20.平行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1.梯形:梯形是指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边,其中长边叫下底,短边叫上底;也可以单纯的认为上面的一条叫上底,下面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腰;夹在两底之间的垂线段叫梯形的高。
22.除法: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扩展资料
1.“数位”与“位数”、“计数单位”均为意义不同的概念。
“数位”是指一个数的每个数字所占的位置。数位顺序表从右端算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等等。同一个数字,由于所在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值也就不同。例如,在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数时,同一个‘6’,放在十位上表示6个十,放在百位上表示6个百,放在亿位上表示6个亿等等。
“位数”是指一个自然数中含有数位的个数。像458这个数有三个数字组成,每个数字占了一个数位,我们就把它叫做三位数。198023456由9个数字组成,那它就是一个九位数。“数位”与“位数”不能混淆。
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个),“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百位”上的计数单位是“百”,“千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万”等等。所以在读数时先读数字再读计数单位。
2.自然数知识扩展
自然数集有加法和乘法运算,两个自然数相加或相乘的结果仍为自然数,也可以作减法或除法,但相减和相除的结果未必都是自然数,所以减法和除法运算在自然数集中并不是总能成立的。自然数是人们认识的所有数中最基本的一类,为了使数的系统有严密的逻辑基础,19世纪的数学家建立了自然数的两种等价的理论:自然数的序数理论和基数理论,使自然数的概念、运算和有关性质得到严格的论述。一定是整数。用以计量事物的件数或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即用数码0,1,2,3,4,……所表示的数。表示物体个数的数叫自然数,自然数由0开始(包括0),一个接一个,组成一个无穷的集体。
3.角的其他分类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还有许多种角的关系,如内错角,同位角,同旁内角(三线八角中,主要用来判断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平行线的判定(同一平面内)
(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6.垂线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四年级下册
知识点概括总结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3)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3)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4)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5)一个因数×一个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2)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3)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4)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5)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整数加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6.整数减法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7.整数乘法计算法则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8.整数除法计算法则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9.运算顺序
(1)小数、分数、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2)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4)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5)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0.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b+a)+c
11.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2.乘法交换律
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b=b×a
13.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字母公式:a×b×c=a×(b×c)
14.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为:两个数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字母公式:(a+b)×c=a×c+b×c
15.小数:
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16.小数基本性质
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17.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18.小数的读法
一种是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例如: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另一种读法,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例如: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19.小数的比较
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整数基本相同,即从高位起,依次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加以比较。因此,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如果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20.小数的性质:
(1)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去掉零,小数的大小数不变.
(2)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发生变化.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二位、三位…位,则小数的值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如果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二位、三位…则小数的值分别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
21.小数的近似值:
保留小数:按要求在舍去部分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运算。
22.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3.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24.三角形
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25.生活中的三角形物品
雨伞、帽子、彩旗、灯罩、风帆、小亭子、雪山、楼顶、切成三角形的西瓜、火炬冰淇淋、热带鱼的边缘线、蝴蝶翅膀、火箭、竹笋、宝塔、金字塔、三角内裤、机器上用的三角铁、某些路标、长江三角洲、斜拉桥等。
26.三角形中的线段
(1)中线: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
(2)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交点)向其对边所作的垂线段(顶点至对边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3)角平分线:平分三角形的其中一个角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它到两边距离相等。(注: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射线,平分线的所在直线是这个角的对称轴)
(4)中位线:任意两边中点的连线。
27.三角形为什么具有稳定性
任取三角形两条边,则两条边的非公共端点被第三条边连接
∵第三条边不可伸缩或弯折
∴两端点距离固定
∴这两条边的夹角固定
∵这两条边是任取的
∴三角形三个角都固定,进而将三角形固定
∴三角形有稳定性

(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作文 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知识点归纳作业帮回答文案:

2500年,地球早已被人类破坏得破烂不堪,许多动物灭绝了。一天,人类正在开拍卖会,突然,一道强光闪过,人类到了太空法院,法官是太阳公公,原告是动物们,森林等。
鹞鹰生气地说:“你们大量砍伐树木,我们无家可归,你们还捕杀我们,该当何罪?”
猞猁说:“我们毛皮珍贵,你们就大量捕杀我们,我们难道要任你们宰割吗?”
老虎怒吼:“你们有什么权力捕杀我们?你们太残忍了,连我的亲戚——孟加拉国的白虎也不放过。”
鲨鱼也不放过人类:“我们只有少数对你们袭击,而你们却捕捉我们,拿掉我们的鱼翅,导致我们死亡,你们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我们对你们造成的伤害大得多。”
狗说:“我们忠心为你们服务,我们得到了什么?当我们老了,不中用时,你们就会残忍把我们杀掉。”
森林,河流等也纷纷指责人类。
“我宣布,”太阳公公说,“原告胜诉,罚人类在月球蹲监狱,让动物们在地球安居乐业,等地球恢复健康,人类才能返回地球。”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完整)公顷与平方千米知识点复习(人教版),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