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文案

2019-03-08 四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文案

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文案:

姚集小学
四年级数学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备课序号(节数):1
主备教师胡启传协备教师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在生活情境中了解小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2、通过探究小数与分数、整数的内在联系,理解小数的意义。3、通过分析、对比、概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对应思想和分类思想。教学重、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初步教学活动设计二次修改方案及教学随感一、谈话引入: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些数量不一定都能用整数表示,例如商品的价钱,就不一定都是整元钱,在进行测量的时候,往往不能正好得整数的结果,常常用小数表示.我们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小数,你能以元作单位,把下面数先写成分数,再写成小数吗?(1)1角=(——)元=()元(2)3角=(——)元=()元(3)9分=(——)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二、学习新课。师: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商品标价不够整元可以用小数外。在量屋子的高度时,它不够整米时,以米作单位也常用小数表示。1、教学小数的意义。(1)教学一位小数把刚才的题目稍作更改:(出示米尺)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这样1份是1\/10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1分米3分米7分米1\/10米3\/10米7\/10米0.1米0.3米0.7米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一位,表示十分之几。小练:如果8分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9分米呢?(2)教学两位小数。把刚才的题目再做更改:(出示放大的1分米)题目和上面哪里不一样?答案一样吗?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份,这样1份是1\/100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1cm4cm8cm1\/100m4\/100m8\/100m0.01m0.04m0.08m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二位,表示百分之几。小练:如果28厘米呢?以米为单位怎么写成分数和小数?70厘米呢?(3)教学三位小数。把一条长1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1份是1\/1000米,用小数表示是()米。板书:1毫米13毫米123毫米1\/1000米13\/1000米123\/1000米0.001米0.013米0.123米小结: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写在小数点右面的第三位,表示千分之几。小练:256毫米呢?999毫米呢?指名学生出题,全班化成分数和小数。(4)师:我们还可以照前面的方法继续分下去,可以得到四位、五位......小数。启发学生根据前面3个问题的研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分成1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分成1000份,1份或几份可以用三位小数表示......)2、小结:像上面这些分数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等。(阅读课本)3、P34做一做。4、强化概念.启发性提问:①十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②百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两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③千分之几的数用几位小数表示?三位小数表示几分之几?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④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三、巩固练习:练习九第1、3题。四、全课小结。谁能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设计P36页第2、4题。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1分米1厘米1毫米1\/10米1\/100米1\/1000米0.1米0.01米0.001米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等。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文案: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一,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全册教材分析: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
四,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
1.数位顺序表
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本册教材注重以下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文案: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2.因为1m=10dm,所以把1m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dm,也就是1\/10m,用小数表示是0.1m,即1dm=1\/10m=0.1m。
3.一位小数与分母是10的分数相对应。十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零点几;它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
4.因为1m=100cm,所以把1m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cm,也就是1\/100m,用小数表示是0.01m,即1cm=1\/100m=0.01m。
5.两位小数与分母是100的分数相对应。百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零点零几;它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
6.因为1m=1000mm,所以把1m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mm,也就是1\/1000m,用小数表示是0.001m,即1mm=1\/1000m=0.001m。
7.三位小数与分母是1000的分数相对应。千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零点零零几;它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
8.小数的意义: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转化成小数后分别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9.小数的计数单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10.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11.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构成。
12.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
13.小数的数位顺序表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
14.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一(个),整数部分没有最大的计数单位。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位,小数部分没有最小的计数单位。
15.小数和整数一样,也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小数的数位。一个数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
16.读小数时:整数部分时要读出计数单位,而读小数部分时,按顺序依次读出数字即可。
17.小数点应点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不能写成顿号。
18.小数的写法:小数部分应完全按照小数的读法写出每个数字,不能遗漏。
19.读数时要写汉字小写数字,写数时要写阿拉伯数字。读小数部分时,一定要注意所有的“0”都要一一读出来。
20.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发生了变化,因此表示的意义不同。
21.依据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位置的“0”不能去掉,否则会改变小数的大小。
22.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时,要在“0”上面画一条斜线,但不能画的太长太粗。
23.改写小数位数的方法: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即可。整数改写成小数,先在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在小数点后添上相应个数的“0”。
24.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5.小数的大小与小数位数的多少无关,比较时要从高位起逐位比较。
26.填空:大于5且小于6的小数有(无数)个。
原因:如果没有小数位数的限定,任意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都有无数个小数。
27.路程相同的情况下,用时最少的速度最快。
28.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左移变小,右移变大。)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29.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数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小数分别乘10、100、1000……也就是把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0.把一个小数缩小到原数的1\/10、1\/100、1\/1000……就是把这个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也就是把小数点分别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1.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当小数点向右移动后,整数部分最高位前面的“0”要去掉;位数不够时要在末尾添“0”补足。
32.小数点向左移动,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添“0”补足。
33.在乘法(或除法)中,如果因数(或除数)是10、100、1000……就可以直接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来计算。
34.名数分为单名数与复名数,只含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单名数,如5cm、4kg等;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复名数,如5元8角、2m5dm等。
35.在实际生活中,有时需要把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改写成相同计量单位的数据,这样便于计算或比较。
36.把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7.把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
38.把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如果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39.明确单位间的进率是进行单位间转化的关键。
÷进率
40.低级单位的单名数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进率
41.当进率不是10、100、1000……时,不能利用小数点移动的规律进行单位转化,只能通过乘(或除以)进率来进行单位转化。
42.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时,表示精确到个位,应根据十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保留一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应根据百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保留两位小数时,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根据千分位上的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 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文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梳理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及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
1、注意找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的连接点,做到以生活原型为切入口,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拓展应用\"的结构模式。
2、设计开放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重视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加强优化过程,引导学生比较,合理选择算法,并适当强化。
4、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5、继续加强计算训练,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加大估算的教学力度。
6、采取多元评价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如利用倾听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励措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7、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8、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创设有现实意义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将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融合在各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发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四、本学科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经验,采取灵活有效地教学形式,如情境法、游戏法等等,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应该考虑学生的思维差异,面向全体,特别要照顾中等生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加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联系,给予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促成教育合力的生成。
4、作业布置要适时、适度,注意趣味性和动手操作性,避免呆板、量多。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改进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帮助孩子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7、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8、加强口算练习,沟通笔算、口算、估算,相互促进。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
10、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的创新的意识。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最新人教版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