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 古诗三首绝句的译文是什么文案

2019-03-07 三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 古诗三首绝句的译文是什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  古诗三首绝句的译文是什么文案

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 古诗三首绝句的译文是什么文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1.《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甫的《绝句》、宋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和宋曾几的《三衢道中》,写的都是春季的景色。《绝句》前两行诗句,浓墨渲染,泼洒出阳光下明丽绚烂的春景;后两行诗句,则工笔细描,描绘了燕子飞翔、鸳鸯静睡的具体春景事物,从而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勃发的初春景物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鸭戏图的诗歌,前三行诗歌咏了画面的景物,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再现了画境;最后一行诗句则写了诗人由春景产生的联想: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从而让诗歌洋溢着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三衢道中》首句点出了出行时间:梅子黄时,第二句写了出行路线:小溪、山行;第三、四句具体描写了山行看到的景色:绿树荫浓、黄鹂啼鸣,展现了三衢山的道中无穷的生机和意趣,表达了诗人旅途舒畅愉悦的心情。三首古诗都描绘了诗人细致观察的景象,为学生想想画面说景象提供了具体的形象和丰富的想象空间。
2.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又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以形成具体形象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绝句》里有四个会写的字,为此,默写的练习达标宜在背诵和写字教学后进行。
4.课后练习“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不但指出了终极目标——说说怎样的景象,指出了过程目标——了解诗句意思,再进行想象;还提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过程——阅读理解到内化运用,完成语感培养和语言积累的过程。
5.虽然这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教学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1.通过第一学段和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约30首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这些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2.学生从二年级上学期开始,就有结合诗句(句子)的意思想象画面的学习训练,到三年级上学期,明确提出“想象画面”的学习训练就进行了7次,因此,“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虽是难点,但是学生还是有一定的达标基础的。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鸳”等6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读写“融”等13个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4.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能结合诗句意思,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感受春天和初夏的美好,体会诗人观察的细致,激发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4。
教学准备:
教师:“鸳”等6个会认读字字卡,“融”等13个字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鸳”等6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新华字典。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注:1.教学过程中的“反馈指导”指的是采用班级的组织形式进行交流汇报,以获取学生学习结果以及思维过程,相机进行指导达标。2.学生答案,注意指导符合语法规范;并只要求意思相同,不要求文字雷同,设计中不再说明。)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一)阅读单元导读,明确单元主要教学目标。
1.出示任务:默读单元导读的两段话,想一想,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什么内容的课文?这个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有哪些?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示出来。
2.反馈指导。(PPT出示单元导读)
预设:
这个单元学习的是关于作者认真细致观察并具体描绘的大自然中可爱的生灵的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目标有三个: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要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要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3.小结:对了。在第一学段和三年级上学期,我们进行了不少的读语句想象画面的学习训练,也体会了不少让我们有新鲜感的语句——描写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个单元我们在学习描写大自然可爱的生灵的课文要继续进行着两个学习训练。还要学习课文的作者,认真细致观察大自然的一种植物,把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二)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1.导语:那么,我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什么课文,来进行想象画面和体会优美语句的学习训练呢?来了解作者观察和描写大自然的什么可爱的生灵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1古诗三首
2.齐读课题。
3.释题。
提问:同学们,读了课题,通过课题,你知道我们通过学习什么来完成有关的学习训练的吗?(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我们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来完成有关的学习训练的。)
4.明确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要通过学习三首古诗来完成有关的学习训练。那么,这三首是什么古诗?我们怎样进行有关的学习训练?就让我们先来了解是哪三首古诗,然后学习会认读的字和把课文朗读正确流利,就可以进行有关的学习训练了。。
二、指导预习,了解诗歌题目。
1.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把三首古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再把课文读准。
(3)借助注释或字典,想一想,三首古诗的题目分别表示什么?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1)PPT出示会认读的生字词(注音)。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鸳”“鸯”“崇”。
(3)PPT出示会写字词“融化、燕子、芦苇、嫩芽、长短、梅子、泛舟”复习认读。
提示: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
(4)指名朗读,一人一首,从“读准”的角度评议;其余学生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5)指名回答预习任务3。
预设:
绝句:是古诗的一种形式,四句为一绝;五个字一句的称为五言绝句,七个字一句的称为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追问:二年级下学期我们曾经学过杜甫的一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谁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呢?(指名背诵)。
惠崇春江晚景:给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提诗。
追问: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苏轼的两首诗《赠刘景文》和《饮湖上初晴雨后》,谁能给大家背诵一下呢?(指名背诵)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简介诗人曾几(具体见教师用书)。
三、读通顺课文,粗知诗歌内容。
(一)质疑。
1.导语:通过课文的注释,我们了解了古诗歌里一些词语的意思,但是由于古诗是古时候写的,有些词语的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同学们可能读不懂。有不懂的不要紧,把它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好吗?
出示任务:轻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想一想,还有哪些词语是不懂的、不理解的,在词语的下面写个问号,查字典或提出来请同学老师帮忙解决。
2.反馈指导。
先汇报查字典解决的词语,然后才质疑。预设:
《绝句》:飞燕子:应为“燕子飞”;睡鸳鸯:应为“鸳鸯睡”。
《惠崇春江晚景》:欲:将要。
《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梅子成熟的时候;这时长江一带阴雨连绵,故有“梅雨”的说法。
(二)读通顺课文,了解诗歌写的季节。
1.导语:我们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诗歌题目的意思,通过质疑解疑,对三首古诗的意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三首诗歌读通顺,把节奏读好吗?
出示任务: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这三首诗歌,注意读好节奏。
个体练习,同桌互读互纠。
2.反馈指导。
预设: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导语:读到这里,你知道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景象?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景象?分别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分别用不同符号标示出有关依据。
个体操作。
4.反馈指导。
预设:
《绝句》: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依据:迟日,春风。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江山,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写的是春天的景象;依据:春江。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竹,桃花,鸭,蒌蒿,芦芽。
《三衢道中》:写的是初夏的景象;依据:梅子黄时。通过描写这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绿阴,黄鹂。
四、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有关内容。
提问:朗读课文,结合插图想一想,这三首古诗分别写的是什么季节景象?分别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描绘景象的?(指名回答。答案见第一课时。)
二、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三首古诗。
(一)学习、背诵《绝句》。
1.导语:同学们,我们现在就进入到每一首诗歌的学习,有信心吗?我们先学习《绝句》(板诗题后齐读诗题),谁还记得预习时这首诗的诗题表示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任务:(PPT出示《绝句》插图)有感情朗读《绝句》,借助插图,结合注释和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采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的策略,形成答案;重点指导朗读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前两句诗句。以下相同,不再说明。)
预设:
每行诗句意思:
迟日江山丽:春天里的江山多么秀丽。
春风花草香:春风送来了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燕子飞来飞去衔来湿润的泥土(忙着筑窝)。
沙暖睡鸳鸯:鸳鸯睡在暖和的沙滩上。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绝句》,结合诗句的意思和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画面,然后说一说《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能体现诗句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景象,师生评议。
预设:
春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水碧山青,一派秀丽的景色。春风徐徐,送来花的芳香和草的清香。冰雪消融,泥土湿润,燕子欢快地飞来飞去,衔来湿泥忙着筑巢。成双成对的鸳鸯相依相偎,躺卧在温暖的沙滩上,静静入睡,多可爱啊。
5.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6.小结:诗歌前两行诗句,浓墨渲染,泼洒出阳光下明丽绚烂的春景;后两行诗句,则工笔细描,描绘了燕子飞翔、鸳鸯静睡的具体春景事物,从而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勃发的初春景物图,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7.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绝句》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绝句》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8.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二)学习、背诵《惠崇春江晚景》。
1.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绝句》,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板诗题后齐读诗题),谁还记得预习时这首诗的诗题表示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任务:(PPT出示《惠崇春江晚景》插图)有感情朗读《惠崇春江晚景》,借助插图,结合注释和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竹外桃花三两枝:竹林外两三枝桃盛开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最先知道春天江水回暖。
蒌蒿满地芦芽短:河滩上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笋也抽出短短的嫩芽。
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正是河豚将要溯江而上的时候。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惠崇春江晚景》,结合诗句的意思和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画面,然后说一说《惠崇春江晚景》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能体现诗句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景象,师生评议。
预设:
翠绿的竹林外,两三枝桃树已经绽开朵朵艳丽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初春江水的回暖,纷纷到水中嬉戏觅食。两岸的河滩上,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笋也抽出嫩绿的芽儿。肥美的河豚这时将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来。
5.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6.小结:《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鸭戏图的诗歌,前三行诗歌咏了画面的景物:竹林、桃花,江水、鸭子,蒌蒿、芦芽,再现了画境;最后一行诗句则写了诗人由春景产生的联想: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从而让诗歌洋溢着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7.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惠崇春江晚景》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惠崇春江晚景》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8.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三)学习、背诵《三衢道中》。
1.导语:同学们,我们学习了《绝句》和《惠崇春江晚景》,继续学习第三首古诗《三衢道中》(板诗题后齐读诗题),谁还记得预习时这首诗的诗题表示什么吗?(指名回答)
出示任务:(PPT出示《三衢道中》插图)有感情朗读《三衢道中》,借助插图,结合注释和质疑,用自己的话说说每行诗句的意思。
个体操作,小组交流。
2.反馈指导。
预设:
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变黄的时候,每天都是晴天。
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坐小船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就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山路上的绿树成荫,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
添得黄鹂四五声:树林深处传来了黄鹂清脆的鸣叫声。
3.出示任务:有感情地朗读《三衢道中》,结合诗句的意思和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画面,然后说一说《三衢道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4.反馈指导。
出示评议标准:(1)用自己的话说;(2)能体现诗句意思;(3)语句通顺连贯。
先有感情朗读全诗,然后才说说景象,师生评议。
预设:
梅子变黄成熟时的时候,每天都是太阳高照的晴朗好天气。(我)乘坐小舟沿着清澈见底的小溪缓缓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然后改走蜿蜒的山路继续向前行走。山路两旁苍翠的树木茂盛浓密,形成的树荫一点都不比来的时候路上的少。绿林深处不时传来几声黄鹂的清脆鸣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不少情趣。
5.根据评议个体再练说,再反馈指导。
6.小结:诗歌首句点出了出行时间:梅子黄时,第二句写了出行路线:小溪、山行;第三、四句具体描写了山行看到的景色:绿树荫浓、黄鹂啼鸣,展现了三衢山的道中无穷的生机和意趣,表达了诗人旅途舒畅愉悦的心情。
7.导语:读到这里,你能把《三衢道中》背诵下来吗?是背诵哦,也就是要讲究节奏和感情的哦。
出示任务:读一读,背一背,把《三衢道中》背诵下来。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8.反馈指导。
评议标准:通顺流畅,节奏准确;表现出诗人情感。
三、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游戏认字(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四、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容易与学过的哪个字混淆,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指名说并板书,然后读一读:
例:减(减少)喊(叫喊)牙(牙齿)芽(发芽)
4.指名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
例:“融”,左下里面是“点、撇、横、竖”,只有一横;“惠”,不要漏了第8笔“点”;“芦”下面是“户”字。
(二)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部件相互位置,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五、默写《绝句》
(一)个体默写,同桌互检。
(二)抽样错误展示,提示改错。
六、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七、会写字书写练习。(略)
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2.选做:把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4古诗三首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江山丽桃花日日晴
花草香水暖泛尽山行
燕子蒌蒿芦芽绿阴
鸳鸯河豚黄鹂

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 古诗三首绝句的译文是什么文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课一练
第一单元:可爱的生灵
1.《古诗三首》
1.《绝句》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通过对、
、、、等景物的描写,向人们展示了明媚绚丽的春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和大自然的之情。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等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3.《三衢道中》一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描写的是(季节)的宜人风光。
2.《燕子》
课文感知
1.课文从燕子的、燕子为春光平添、燕子的和燕子的四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赞美了的小燕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之情。
2.课文是按照()的顺序来观察燕子的。
A.由近及远A.由远及近C.时间先后
阅读训练
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橫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选段中的加点字“掠”的意思是()。
A.贴近B.夺取C.轻轻擦过或拂过
2.燕子飞行的两种姿势是、。
3.从画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燕子的飞行速度。
4.选段中加点字“沾”用得好,因为这个字突出了燕子飞行时动作的特点。
3.《荷花》
课文感知
本文写“我”(时间)在(地点)的荷花池边观赏,美丽的荷花仿佛是,让“我”如痴如醉,表达了“我”对荷花和大自然的和之情。
阅读训练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缘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体现荷叶多的词语是“”,描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描写荷叶样子的词语是“”。
2.文段中的“冒”字用得特别好,最恰当的理由是()
A.“冒”写出了荷花白、大的特点。
B.“冒”这个字更好地体现了荷花长出来的意思。
C“冒”写出了荷花使劲地、不停地向上生长,表现了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卓尔不群。
4.《昆虫备忘录》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苍蝇和的以及、和这三种昆虫,表达出了“我”对昆虫的。文中“我”对昆虫观察得十分细致,体现了“我”的特点。
第二单元:寓言故事
5.《守株待兔》
这篇课文是一则故事,讲的是国的一个
在耕田时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上的,之后就,守在旁,却再也没有,而被宋国人笑话的故事。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6.《陶罐和铁罐》
课文感知
课文以两个罐子的为线索,讲述了国王的橱柜里面的铁罐陶罐,常常它。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成,铁罐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阅读训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在文段中的横线处填上描写神态的词语(填序号)。A轻蔑B谦虚C恼怒D傲慢
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中的“相提并论”是指()A.相处和谐,不吵架。B把陶罐和铁罐放在—起比较。
3.铁罐认为自己很,陶罐一碰就会,所以觉得陶罐不能和它“”;而陶罐则认为它们生来就是的,并不是来的,所以不想与铁罐争吵。
4.你想对傲慢的铁罐说些什么呢?。
7.《鹿角和鹿腿》
课文感知
课文讲的是鹿认为自己最美的,最难看的是。结果,在狮子的追赶中,差点儿让它送了命,而却让它狮口逃生。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8.《池子与河流》
课文感知
这是一篇用的形式来表现的寓言故事。通过与的对话,告诉我们不利用会,才能一旦让懒惰支配,就。
阅读训练
可是,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祥。
1.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者将比作;将泥土比作。
2.“安闲”一词描写的是池子的生活状态,表现出了池子的生活。
第三单元:中华传统文化
9《古诗三首》
课文感知
1.《古诗三首》中的三首古诗都与有关。《元日》描写了(节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清明》描写了时节的天气和人物凄迷纷乱的心境。《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在佳节时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的情景。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2.每逢过节,出门在外的人最容易想起王维的诗句“
,。”
3.“元日”是指农历的(时间),从《元日》中“”和“”两句中,我联想到了春节时辞旧迎新的热闹景象。
10.《纸的发明》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讲述了造纸术发明以前,人们最先把字刻在上,或者上,后来刻在上,再后来,写在上,西汉时代,出现了纸,直到时期的改进了造纸术后,纸才得到大量普及。造纸术首先传到了和,后来又传到,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术,还有、、。
课内阅读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夹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蔡伦是怎样造纸的?把相关句子画上横线。
2.为什么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被传承了下来?

11.《赵州桥》
课文感知
赵州桥是一座的石拱桥,又叫桥,是隋朝的石匠设计并参加建造的。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它经历了年的风雨依然那么、、。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和,是我国宝贵的。
课内阅读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水冲毁,手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这种设计是年各()设计的。这种设计指的是

2.上面的这句话写出了赵州桥在设计上的两个优点,一是:
,二是。
这座桥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2.这段话要突出了赵州桥()的特点。
A.坚同B.美观C.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3.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A.引出下文B承上启下C点明中心
4.选段中描写了()种不同形态的龙,在文中画上横线。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本文课题中,这幅“画”指的是《》,画的是都城汴凉的场面。这幅画有年的历史了,让我们看到当时的生活情景。
第四单元:观察与发现
12.《花钟》
课文感知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之内,不同的植物是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与、、以及的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阅读训练
鲜化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徒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2.根据文段,照例填空。(6分)
例: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烟草花睡莲
万寿菊昙花月光花
3.文中的加点“左右”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4.《蜜蜂》
课文感知
本文选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的作品《》。课文写了“我”听说蜜蜂有的能力,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阅读训练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1.“我”放出的蜜蜂有只左右,飞回来的蜜蜂至少有只。
2.读画横线的钩子,用文段中的词语填空。
“、”这两个词表现了蜜蜂回家遇到的一些困难;“”一词强调了蜜蜂真的飞回来了,体现了作者对蜜蜂高超的认路本领的。
3.“我”做实验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
15.《小虾》
课文感知
这篇课文写了儿时的“我”捉虾、逗虾的趣事,文中介绍了小虾的
、、等方面的知识。缸里的小虾十分,有的独自,有的,有的。通过生动地描写表达了“我”对小虾之情。
阅读训练
缸里的小虾十分有趣。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如果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就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1.这段话是围绕第句话来写的,体现了小虾的特点。
2.小虾在水缸里生活得十分自在,从“有的,有的,有的”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出来。
3.小虾生气时的样子是怎样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4.从哪里可以看出小虾的搏斗十分激烈?用“”画岀相关的句子。
第五单元:大胆想象
16.小真的长头发
1.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真幻想自己有着的头发,可以用来、、、,头发烫起来就会变成,可以住进小动物,这些奇特的用途让她的朋友羡慕不已。
2.小真的头发变长之后,会有个妹妹帮她梳头,头发抹上香波就像个,头发飘在水里就像一样.,小真的想象多么有趣啊!
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这太简单了。当头发长到那么长的时候,我就已经有十个妹妹了。我只要悠闲地坐在椅子上就行了,十个妹妹会卖力地给我梳头的,好玩极了!”小真说:“抹上香波一揉,那泡沫啊,高得能够着云彩,好像一个大大的大大的蛋卷冰激凌。唯一遗憾的是不甜。而且啊……
“躺在岸边,让河水冲洗头发,头发就在水里轻轻地荡来荡去,好像海带一样。而且啊……”
1.“这太简单了”中的“这”指的是()
A.小叶和小美提出的一道题目。
B.小叶和小美的疑惑,她们不知道这么长的头发要怎么洗,怎么梳。
2.小真是如何梳头的?用“一”画土相关的句子。
3.小真又是如何洗头的?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4.小真的想法可真奇妙,她把揉出泡沫的头发想象成;把想象成。
阅读理解
“嘿!能长多长?”
“老长老长老长老长老一—长!说起那个长来啊……
“要是从桥上把辫子()下去,就能钓到鱼呢。()上一点儿鱼饵,河里的鱼,不管什么样的,都能钓上来。还有呢……
“要是从牧场的栅栏外面,把辫子嗖的一下()过去,连牛都能()住呢。一下子就能套到牛角上,只要用劲拉啊拉的,一整头牛就是我的了。还有呢……
1.选择合适的动词填人文中的括号内。
套甩垂挂
2.选文第2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声音的延长。B.表示解释说明。C.表示语意的转折。
3.想想小真的长头发还有哪些用途,写一写。
17.我变成了一棵树
本文是一篇故事,讲述了“我”变成了,上面长满了各种形状的,里面住着和各种,文中妈妈哄英英吃饭的方法是:
,树上下的“雨”其实是。
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她不知道我变成了树!我有点儿高兴,又有些失望。
“她”指的是,“我”’高兴的是,失望的是。
2.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1)“到底”在字典里的意思有:到尽头,到终点;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毕竟。文中这句话中“到底”的意思应选第种。
(2)这句话体现出了妈妈对“我’’的。
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发现许多小树枝正从我身上冒出来。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三角形的、正方形的?还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菱形的……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1.“我”为什么希望变成一棵树?用“—”画出相应的句子。
2.第2自然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我”变的树上长了

3.这些鸟窝是怎样的呢?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4.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变了以后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情?
第六单元:多彩童年
18.童年的水墨画
《童年的水墨画》描绘了三幅画面:孩子在溪边、在江上、在林中。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
读句子,完成练习。
1.“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句话写出了溪水
、的特点。
2.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一词在文中形容水性好的孩子。
3.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句中“一个个斗笠”指的是。
19.剃头大师
这篇课文讲述了表弟小沙因为害怕,央求“我”来给他剃头,“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结果却把小沙的头剃得更的有趣的故事。
(一)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1.文中的“害人精”指的是。
2-剃头师傅对小沙这样的顾客的态度是(用文中的词语),小沙对剃头师傅的态度是(用文中的词语)。
(二)小沙连忙摸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我”为什么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
A.因为小沙喜欢时髦的发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人。
B.因为“我”把小沙的头发随意乱剪,他却觉得无所谓,没有埋怨“我”。
20.肥皂泡
作者回忆了自己儿时和伙伴们在时节玩的游戏,通过写
和的过程写出了肥皂泡的神奇与美丽,并由这些泡泡展开了丰富的,表现了作者
。(A.童年生活的美好B.喜欢玩游戏)。
读句子,完成练习。
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 古诗三首绝句的译文是什么文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忘录》则描写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21.会认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绝句》。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燕子2荷花2昆虫备忘录1口语交际1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习作2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语文园地2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3.能辨析近义词,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4.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进行理解,还可以借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融、燕、崇、溪”等。“融”的左下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象。
2.朗读教学
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重点落在“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枝”慢读,读出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鸭先知”;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3.语言运用
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插图自主理解有难度的词语,并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想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泛、减”4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认识三衢山,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
宋代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衢道中》。
(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欣赏三衢山风景,初步感知三衢山之美,为下面学习古诗做铺垫,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完成自学,结合教师范读,学生可以从读正确变为读出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反复识字。
板块二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
1.课件出示思考提示。
课件出示:
●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
●请画出诗人游玩的路线。
●诗人游三衢山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游玩的时间。
①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课件出示: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苏轼《舶趠风》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师:“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线。
①展示学生画的游玩的路线。
②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
师:“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出游玩的时间并画出游玩的路线,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思,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板块三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②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师: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师: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心情呢?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游玩之景的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
板块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
(1)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梅、溪、泛、减。
(2)熟字比较法识记:梅—每;泛—眨;减—喊。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书写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右下部分是“大”,用红色标注。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对于写字教学,三年级依然要高度重视,本课中“梅”“溪”是难写的字,所以要重点指导。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鸳、鸯、惠、崇、豚”5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揭示诗题
1.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现在一起来背一背。
(2)巩固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总结的学习写景诗的方法?
2.板书诗题。
(1)师:我们将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新的两首诗。(板书: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指导书写“惠、崇”二字。
惠:“日”扁宽,横画等距,横上一点不要忘记。崇:上面是山字头。
(3)读懂诗题: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学法对于后面的学习很重要,“惠、崇”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板书诗题,随机指导写字,为后面的写字做铺垫。
板块二感受节奏,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里有疑惑。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先行解决容易懂的内容,难点由教师点拨。重点理解“迟日”“泥融”“鸳鸯”“欲”等字词。通过偏旁猜认“蒌蒿”“芦芽”两种植物。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反复地读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板块三自主合作,想象画面
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课件出示学习清单)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清单。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解说学习清单。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新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学习清单意在训练学生抓住主要事物及几个基本要素说清诗意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清单的使用也能大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板块四品读诗句,悟意明情
1.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1)师:同学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图。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还有好闻的气味呢!你发现了吗?(春风花草香)谁想来读读这花香扑鼻而来的句子?(指名读)
(2)师:看到优美的风景,闻着扑鼻的花香,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3)补充新燕衔泥筑巢的知识。(教师补充)燕子在忙碌地筑巢时,鸳鸯在做什么呢?为什么它们睡得这样香?
(4)想象体验。
师:看着这样的春景,诗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试背古诗。
师:是的,这样又香又美又温暖的春天,怎能让人不爱呢?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热爱,结合你们的学习清单,一起来试着背一背这首诗吧!
2.感受《惠崇春江晚景》的灵动鲜活。
(1)师:刚刚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的春日美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苏轼笔下美景中的植物吧!
①诗中写了哪几种植物?指名回答。(竹、桃花、蒌蒿、芦芽)
②师:引导学生体会“满地”“短”的含义和意境,感受春天植物的生机勃勃。
③师: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2)师:动物们也闲不住了,你看课文的插图,鸭子在水里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指名学生根据课本插图造句。
(3)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四句诗写的景都是诗人看到的吗?(结合“欲”字的解释,明确第四句诗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4)师: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植物和活泼快乐的小动物们,诗人会想些什么呢?(请学生说一说)
(5)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在学习清单中完成对古诗的普遍性学习后,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个性化学习。感受不同古诗的韵味。通过多次引读,感受诗人的情感。
板块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
(1)形声字识记:央、鸟—鸯。
(2)图片识记:燕子、鸳鸯、芦芽。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燕”是上中下结构,上面部分是“廿”;“鸳、鸯”是上下结构,“鸳”的左上部分是“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三首古诗,教学中始终把握“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古诗的意思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的过程中注重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生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不断受到熏陶,培养他们的语感。

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 古诗三首绝句的译文是什么文案: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②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③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朝代】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三衢道中_
作者:曾几【朝代】宋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释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黄鹂:黄莺。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部编版语文1.《古诗三首》(绝句)》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