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出处文案

2019-03-07 三年级作文 类别:素材 3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出处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出处文案

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出处文案: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翻译译文或注释:
孟子说:“修养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他为人很少有欲望,即便(善性)有所失,也很少;他为人欲望很多,即便(善性)有以保留,也很少。”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
孟子说:“修养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他为人很少有欲望,即便(善性)有所失,也很少;他为人欲望很多,即便(善性)有以保留,也很少。”
孟子说:“修养品性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减少欲望。他为人很少有欲望,即便(善性)有所失,也很少;他为人欲望很多,即便(善性)有以保留,也很少。”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出处文案: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祸莫大于不知足,知足不辱,知足不殆,可以长久。”讲的是知足常乐的道理。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寡矣。”说的也是知足常乐的道理。知足常乐,可以说为每个中国人所熟知,在现实中又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呢?许多人不可谓不聪明,但却由于不知足,贪心过重,为外物所役使,终日奔波于名利场中,每日抑郁沉闷,不知人生之乐。
“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如果任其膨胀,必将后患无穷。人有了贪欲,就永远不会满足,不满足,就会感到欠缺,高兴不起来。贝蒂·戴维斯在她的回忆录《孤独的生活》中曾写道:“任何目标的达成,都不会带来满足,成功必然会引新的目标。正如吃下去的金苹果都带有种子一样,这些都是永无止境的。”除非你真正懂得常乐的秘诀,否则将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
有一个人,偶然在地上捡到一张千元大钞,他因这笔意外之财,以后总是低着头走路,希望还能有这样的运气。
久而久之,低头走路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若干年后,据他自己统计,总共拾到纽扣近四万颗,针四万多根,钱则仅有几百块,可是他却成了一个严重驼背的人,而且在过去的几年中,他没有好好地去欣赏落日的绮丽、幼童的欢颜、大地的鸟语花香。
不知足、贪心的可怕之处,不仅在于摧毁有形的东西,而且能搅乱你的内心世界。你的自尊,你所遵守的原则,都可能在贪心面前垮掉。
人的不知足,往往由比较而来。同样,人要知足,也可以由R22;比较得到。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样,没有填满的时候,如果任由其膨胀,则会为此生出许多烦恼。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和他们比一下,而不是一味地和比自己强的人比较,那么一切不平之心也许就会安宁。我们不妨抱一种“比下有余“的人生态度。
有个故事说:有个青年人常为自己的贫穷而牢骚满腹。
“你具有如此丰富的财富。为什么还发牢骚?”一位智者问他说。
“它到底在哪里?”青年人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能给我你的一双眼睛,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人回答。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对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智者又说。
“不,我也不能失去双手。”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自己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富的财富啊!”智者微笑着说道。
故事教我们一个“退一步思维”的方法。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标准,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乐。人如果能体会到自己本来就是无所欠缺的,这就是最大的富有了。真正的满足是内心的满足,而非物质的满足,物质是永远无法让人满足的。
知足者常乐,是一种对生命的淡然之美。懂得享受工作与享受人生的人最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自知与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每天都存在很多诱惑。我们一定要凡事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凡事把握有度,适可而止。

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出处文案:

君子的品行,已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不能够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加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刻苦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向枯枝落叶般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 养心莫善于寡欲出处文案:

1、吾善养浩然之气。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3、养心莫善于寡欲。
4、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5、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7、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1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1、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1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13、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14、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1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16、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17、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
18、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9、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20、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21、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发
22、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23、为君之道,以教令为先,诛罚为后
24、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25、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6、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2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8、人皆可以为尧舜。
29、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0、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2、不以规矩不能成为方圆
33、成功往往是最后一分钟来访的客人
3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3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36、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37、人无廉耻,王法难治
38、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40、情至之语,自能感人
4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42、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43、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4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4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46、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4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4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49、廉者政之本矣,乃国之四维,立人之大节,仕者之大德。
50、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51、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52、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53、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54、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6、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7、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58、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59、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6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61、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6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64、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65、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6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7、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6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69、仁则荣,不仁则辱。
7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7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72、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73、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74、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75、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7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77、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78、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7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81、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8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3、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8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85、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8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8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88、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89、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90、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9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92、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93、人人都可以当尧舜这样的好人。
94、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95、其进锐者,其退速。
96、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97、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98、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9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0、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101、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102、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103、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04、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105、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未闻弑君也。
106、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107、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108、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09、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0、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111、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12、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13、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114、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11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16、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117、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18、德不孤,必从邻。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养心莫善于寡欲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吧